科教改革要向最难处发力
□ 鲁 义
科技、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当前,山东省发展已到了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新阶段,必须坚决破除一切影响科技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牢、支撑更强。改,就要往最硬处用力气、朝最难处下功夫。
科技改革之难,在于有的部门不愿动自己的“奶酪”,特别是在科研项目管理、科技资金投入等方面,下不了“断臂”之心、忍不了“剜肉”之痛。我们必须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加快改革攻坚。政府科技管理职能,要从管分钱、审批项目、自己承揽科研项目、具体搞科研等事务中解脱出来,向定规划、定标准、组织重特大科技攻关、创新服务等转变。要把分散的科研资金整合起来,建立统一的财政管理平台,不撒“胡椒面”。全面推行科技攻关“揭榜制”,谁有“金刚钻”,就让谁揽“瓷器活”。创新科研管理体制,坚决破除“五唯”弊端,不能“做一百台手术、顶不上发一篇论文”,要做到“只要干得好,就能评得上”。
教育改革之难,在于有的部门紧抱着办学权不放,唯恐权落“旁家”。山东省有近150所高校、20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如何激发教育内生动力?关键是把办学自主权还给学校,办什么专业、用什么人才、设什么岗位、发多少工资、研发成果怎么转化,都要由学校说了算。要下决心推进“五权下放”,一手抓“高端化”提升,积极实施重点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计划;一手抓“应用型”建设,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打造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高校要“开门”办学,与市县、企业合作共建科创园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走出研究院、走出实验室,走进大产业、走向大市场。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山东自古就有革故鼎新的文化基因、崇教尚学的优良传统,只要我们下定决心,迎难而上,始终朝着科教改革最难之处持续用力,科技、教育的红利一定会在齐鲁大地充分释放,山东高质量发展一定会“春山可望”。
新闻推荐
本报3月23日讯(通讯员王华龙周璇)自复工复产以来,八仙桥街道沙岭村的田间地头每天都是忙碌景象。村党支部书记陈怀金介绍说,...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