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网课“翻车”了怎么办?

澎湃新闻 2020-03-21 09:29 大字

编者按新冠肺炎催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网络教学。 “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让线上新学期拉开帷幕。殊料教育机构猝不及防,一时间“翻车”事件频发,学生抓狂,家长疯掉。很多老师对临时转行当“主播”一事也叫苦不迭。

方柏林老师自从2005年离开美国雪城大学后,一直帮助老师设计课程,包括网络课程。2016年开始修读远程博士学位,2019年顺利毕业,这些让他对网络学习的效果与效率深信不疑,也希望国内的师生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方柏林新书《网课十讲》也将于今年3月底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远在美国的方柏林日前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邀请,在网上开设系列网课,就“停课不停学”相关话题接受教师和学生家长的咨询。此为第四讲。

在这一讲中,方柏林老师从“网课是什么?”、“什么样的网课持久?”、“网课的质量标准”三方面入手,向读者解答什么样的网课是好课。方柏林博士,Tammy Marcelain 图

方柏林博士,Tammy Marcelain 图

第四讲:网课质量

大家可能也留意到了,刚开始上网课的老师和学生中流传出来的欢乐视频很多,也有一些被人称为网课“翻车”事故:

● 小学生以为自己因为新冠状病毒传播,不用上学了,结果老师用网课来“陷害”他们。同学们愤怒地给钉钉网打一星,劣评将钉钉网吞没。

● 山东一所高校的老师,在网课中加美颜效果,面若桃花,家人在中间提醒他多试几次,结果小小的斗嘴被全班全部听见。

● 一位老师让学生“叫一下妈妈,”学生很听话地叫了老师一声:“妈妈。”而老师的意思是叫妈妈过来。

● 一位憨态可掬的物理老师介绍物体在斜线上的运动,自己说了半天,没看到反馈,以为同学看不见,当场离席,自言自语说去要找个人来帮忙。

● 一位老师中间去喝茶,把自己嘴巴烫着,大呼小叫,同学们纷纷献爱心,打字问“老师你没事吗?”

● 有同学不小心把自己在学习通上的作业全删了,没法恢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这些原生态“事故”自带治愈效果,不要深夜去看,否则看完睡不着,一激动会披衣起床,开始录播。真的,“翻车”并不可怕,无非是老师不熟悉技术使用而已,但和学生之间的全新交流,也让老师获得了别样体验。稍微尝试几回,就会减少这些所谓的“事故”。

我从这些视频上看到一个共同点,是网课被人等同于“直播”了。换言之网课好不好,是老师作成了十八线主播,还是现场翻车。传统的网课设计者对这种网课简化方式深表不服。网课究竟是什么?

我们不妨先讨论一下网课究竟是什么。我听不止一个人说过,他们单位里有课程管理系统,但用它来上“慕课”性质网课的老师,多为海外留学的老师。他们当初在国外就是这么上网课的。而国内的网课,则是基于中国应用软件和网络环境形成的学习形态,尤其受微信和微信群使用的影响。二者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总体来说,网课是基于互联网学习的授课方式,在电脑、平板电脑、手机或其他联网设备上开展。很多年来,传统网课授课方式是在电脑上开展的,包括桌面电脑。由于桌面电脑不能随身携带,传统网课的主流是“非共时”(asynchronous) 的,也就是说大部分课程活动,不要求老师、学生同时在线。美国的网课,已经持续很久了。我2002年刚来美国的时候,就有课程通过WebCT平台,作为网络课程在上。当时的技术,并不适合大批量的视频存在,更不要说今天司空见惯的视频直播。

如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广泛应用,视频直播已经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在中国,从繁忙的大都会到偏僻的小山村,都有“抖音”的活跃用户。这种使用习惯和传播方式,让我们可以对当初基于低流量、低存储、窄带宽环境下形成的网课生态加以反思。在5G技术普及之后,如果速度、存储这些当年的瓶颈问题都可以顺利解决,增加共时内容,直播教学变成主流,都是完全可能的。在终端的使用上,中国移动互联网异常普及,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弯道超车”,避开了老式发达国家基于电脑的在线教学模式。以中国人口之众,事情做多了,软件成熟了,会形成新的标准,倒逼世界对网络教学的思考。但是传统的、基于电脑和非共时学习的网络教学,仍有其强大的理论和实践优势。理论上说,远程教育的存在,就是为了打破时间和空间对人的限制。如果同时在线的直播为主,则让时间上的灵活性无从发挥。在我周围,我看到很多大学是学生住校,大家在同一个校园内,见面并不难,还有人选网课而不选线下课程。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学生一天的时间内安排了特定课程,再加入一门面对面课程,时间或许安插不进。如果是时间上有灵活度,他们可以利用其他课程之间边边角角的时间,或者晚上、周末的时间完成这么课的阅读和功课。如果完全都按照在线直播的方式去上,都必须安排在上午9:00-11:00,那就会产生各种时间冲突,导致选课的人数下降。这也是非共时学习成为网课常态的另外一个原因。

什么样的网课能持久?

从线下到线上的网课多依靠设计,逼迫老师进入教学反思,将传统的授课内容打散了重组,寻找动态对应的方式,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要想网课持久,而不是一阵风,它就应该具备如下特点。

学习成果等同

教是为了学,不管什么形态的学习,学生学习有效果才是王道。网课需和线下课程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这是网络教学最重要的质量检验标准。如果效果不佳,设计得再精美也无关紧要。要达成同样的结果,用网课平台,可以迅速看到一道题有百分之几的学生错,学生是否观看了某个视频?看了多久?还可以在教学时对学生加以提示。

全民网课之际,不少老师抱怨网课效率低,但北京101中学范玮老师表示:“我自己的感觉恰恰相反。我自己觉得效率很高,因为平常上课呢,面对初二的孩子,课上要分配出一部分时间用于课堂管理,维持纪律。但现在,即便有学生在讨论区闲聊,我可以简单提醒,也可以直接将某几个人禁言。”范老师还表示:“可以琢磨出很多新的花样,而且是平时课堂教学中无法实现的。”例如课间休息的时候,她还可以给同学们放歌,课代表可以选歌。范老师把网课上得很带劲。说不定恢复面对面教学后,反而会感觉失落,也可能会把网课的经验和做法,更多融入到面对面教学中。内容单位颗粒化

过去的一节课,无论是45分钟,还是两小时,如果放在显微镜下看的话,会包括很多环节,包括目标的传达、内容的讲授、课堂练习、测验、讨论、作业反馈、激励信息、学生对老师的反馈(包括肢体语言),也有段子、闲聊、打岔等等。如果搬到网上,老师就必须对内容作出取舍。通常情况下,上述课堂教学的内容会被分解为更小的教学单元。这些教学单元,容易重新组合,重复使用。

内容分布单元化

上述教学单元,不可以丢在网络上让学生自取,而是需要合理排序。例如可以由易到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通常情况下,老师可使用教学单元替代固定时间的课时。在一个单元里,老师可以放入学校学生学习的特定内容。这些教学单元可以要求学生按照特定顺序学习,也可以进行特定设置,让学生完成单元甲后,才可以进入单元乙。

内容可复制。一门设计得好的课程,可以复制到同一个老师授课的不同学期,也可以复制了给其他老师去上。能否这样,得看内容的颗粒化和单元化做得怎样。如果视频课程中插入过多和当时事件、环境有关的内容,时过境迁之后就没法再用,属不可复制内容,“用过即毁”,下次又得另起炉灶,从头再来。若内容可复制,教学的重点会从内容传授,转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辅助与答疑,这对双方都是解放。内容的可复制性,不说明同样的课程可以几十年不变。网络课程需定期更新,去除已过时的内容,死的链接,低效的课程策略,这是保持网课质量的必要做法。

时间更灵活

如果说网课缩小了学习内容,使之颗粒化的话,在学习时间上,网课则是把学习的时间单位拉长。传统的课堂教学可能是45分钟内容,然后是学生完成家庭作业,次日收上来批改,这些时间基本上是固定的。网课会给学生更多自由时间,比如在美国,大部分网络课程的作业是一周内限定日期之前提交,如星期一 (这是为了给上班的学生周末时间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可以在一周之内,选取任何时间完成学习任务。这灵活不是白来的 —— 学生得有更强的自律和时间管理能力。中小学生如果做不到,老师可以渐进的方式完成改变,比如一开始可以是有规律的固定时间上课,但是部分作业可以在一周内完成。时间变更之后,学生不一定习惯。至少在一开始,老师需要利用所在的课程系统,及时给出提醒。网课的质量标准

设计到具体课程的质量控制,通行的标准包括“网络学习共同体” (Online Learning Consortium)组织的 “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计分卡”(Quality Scorecard Suite),和“质量优先”(Quality Matters)组织的网课质量评估表,前者多强调宏观的流程质量控制,包括远程学习项目的管理和学生的支持,而后者强调具体课程的质量控制。在网课的微观管理上,网络学习的标准在研究者和实践者之间,有极大的共识。大家对课程所用的评估方法大同小异,在看过多家标准后,我自己给老师网课评估的评分表通常如下面的两个表格所示那样。

表一用于网络课程的设计,它假定网课之前,老师已经在平台上放置了大量的内容,包括课程的大纲,教学单元等。教学内容、活动,均已发布在线。表二则是对授课过程的评价。这是设计(design)可以和授课(facilitation)分离的模式。理论上说,一门设计完好的课程,换个老师去上,也一样可以奏效。同一门课程,也可以在同一个学期由不同老师去上,或者在不同学期由同一个老师去上,而基本内容和活动大同小异,质量不会有过大出入。此二表可供老师自测,当成清单使用,也可让他人来“同伴互评”,寻找设计或者授课者的盲点。有些内容,比如“特殊学生支持”,是针对美国相关残障平权保护的相关法律规定,高校所采取的“合规”手段。但是其思维是可取的。中国对应的支持特殊学生,包括弱视或听力不好或有注意力集中障碍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家庭属弱势群体的学生。比如家里是不是都有互联网WiFi或者手机网络?有没有人手一台可以上网的硬件?如果二孩家庭只有一台设备要怎么把上课时间串开、灵活安排?还有一些老人照看的留守儿童,如果不熟练操作要怎么帮他们一把?还有,如果网课的技术要求过高,学生需要购买昂贵的设备、软件,也就适得其反,违背了互联网的精神,同样是不可取的。

回到文初的“翻车”事件来说吧,其实目前老师变身“主播”利弊各半。一方面,对喜欢尝试新技术的老师来说,多了跟00后、10后学生拉近距离的途径,另一方面也需看到,如果当主播只是将线下课程平移到网上,上完一次课拉倒,顶多是保存下来让没来得及上课的学生看到,对学校来说不是长久之计的网课生态。我在微博上做了个小调查,问什么样的网课是好课,有位网名“霍格沃茨魔药课助教granny梅”同学的回答,很能说明问题。我们不如以它来结束本文(文字略有调整):

“不因上线而增加段子,不为形式而拉人作答。技术和沟通有保障,技术缺乏就刷文字评论。以良好备课补充知识,以适时任务作鞭策。家长不因网课而全家游击,老师不因网课而哗众取宠。线上答疑为主,布置作业为辅,教学再次之。线下明确任务时间,规律自学,老师不要干涉。总的来说就是,别做事妈。”(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分餐制”成新风尚多地开始推行

日前,山东省发布了《餐饮业分餐制设计实施指南》《餐饮提供者无接触供餐实施指南》两项地方标准,于3月16日正式实施。《...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