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间的 “文明化” 与行为文明化
□ 周学泽
今年这个“年”十分特别。
春节假日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正在全国肆虐。我不远几千里,带着孩子从山东来到海南,希望孩子在年假里过得轻松愉快而又能开阔眼界。1月25日,刚在海南看了一个景点,第二天,1月26日,海南的所有景点就关闭了。
旅游“铩羽而归”,也有另外的“思考”收获,那就是人作为自然和社会的一分子,该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整个生物界,只有人,将时间赋予了“文明化”。中国人极为重视“年”,“年”里边有我们的价值观,有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对中国人来说,年,也可以说是“文明化”的顶格体现之一。
人之外的动物,它们能够感受到寒暑交替带来的气候和天气变化,但它们不会选择某个日子作为节庆日。将时间人格化,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标志之一。
中国人将节日赋予了美好的祝福和期盼。比如,清明节是祭奠先人的日子,中秋节寄托了亲人团圆的情思,年是对365天的总结和展望,既庆祝丰收又凝聚亲情友情,既告慰先人又面向未来,是承前启后的盛大节日。
在贫穷的时代,人们总是把好吃的、好穿的留在过年时刻,所以过年是一个物质满足的节点,人们渴盼过年。在吃穿不愁的今天,人们过年仍然留足了丰美的食物,准备了节日的盛装,当然,人们更有精神上的追求和满足,希望年过得团圆、快乐、祥和、轻松。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过年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年,包括其他节日,充分体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文明追求,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载体的丰富性,比如水饺、对联、鞭炮烟花、拜年、祭祀等文明形式,显示了人类特有的文明高度,人类的很多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多和节日密不可分。
但人类文明的状态,看节日,更要看平时;看长板,更要看短板。
当灾难来临,人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临危不惧,救死扶伤,这显示了一个社会文明的高度。但与此同时,我们也付出了生命和亲情的代价,这就需要反思行为的“短板”。
现有证据表明,病毒来自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1月26日,为严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决定,即日起至全国疫情解除期间,禁止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行为文明,当然包括吃的文明。人类离开森林久矣,动物能承受的病毒,人类有的已不能克服,从SARS到2019-nCoV,都与人们乱吃野生动物有关,结果是贻害社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不可承受之重”。
过度向自然索取,自然是会报复的。始终敬畏自然,敬畏社会,我们才会迎来更多的“岁岁平安”。
新闻推荐
《大众日报》消息为适应山东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流行特点和疫情防控形势变化,近日,山东省委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