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新金融 新亮点 新动力 本报联合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评出2019年度山东金融业十件大事

大众日报 2020-01-19 10:34 大字

2019年以来,山东金融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持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提升服务质效,在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有力助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日,大众日报联合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评出2019年山东金融业十件大事,以鼓励金融创新、推动改革发展。

一、社会融资规模实现大幅多增

按现有口径初步统计,2019年,全省社会融资规模余额13.3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37万亿元,是2018年的1.39倍。社融规模增速加快,其中主要是实体经济贷款的增加。截至2019年末,山东省本外币贷款余额86325.56亿元,较年初增加8149.38亿元,同比多增1331.8亿元。

本外币贷款中,企业贷款对全部贷款增长的支撑力持续增强。截至2019年末,全省企业贷款增加2954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36.25%,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如考虑到不良贷款核销因素企业贷款增长要更快。社会融资规模特别是企业贷款多增,是全省金融机构围绕八大发展战略精准发力的结果,反映出山东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回暖,也预示着经济更具活力。

二、企业上市占比创十年新高

2019年,山东省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8家,新增IPO排队26家,新增IPO辅导60家,已全面实现倍增,有力彰显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面起势。与2018年三个梯次的增量相比,2019年鲁企上市不仅数量大幅增长,而且上市梯次结构更加优化。全省新增境内上市公司16家,全国排名第6位,其中主板、创业板和科创板全国排名分别为第5位、5位和6位;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全国占比近8%,创近十年新高,对标先进地区差距缩小。科创板实现全国首批上市,济青烟“三核”实现全覆盖。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10家,新三板挂牌公司549家,累计融资8032亿元。

2019年,山东省地方金融机构登陆资本市场频频传来喜讯。1月和3月,青岛银行和青岛农商行分别成功登陆A股。12月12日,齐鲁银行在证监会网站上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后的总股本不超过54.97亿股。此外,12月19日,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通过了中泰证券的首发申请,其将成为全国第38家上市券商。

三、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双降

2019年,全省大力推动存量风险化解,牢牢守住了风险底线。鼓励国有银行和全国股份制银行多核销多处置山东省不良贷款;引导城商行、农商行在处置的力度、财务承受能力和机构风险可控性之间搞好平衡;支持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做优做强,综合采取不良资产收购、参与风险企业重整、引入战投等一系列措施,为不良资产处置和风险化解贡献力量。初步统计,201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下降106.75亿元,不良贷款率2.89%,较年初下降0.45个百分点,为2014年以来首次实现双降。

四、恒丰银行成功改革重组

在坚持市场化原则、广泛对接潜在战略投资者的基础上,恒丰银行引入1000亿元战略投资。其中,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600亿元入股;山东省财政出资360亿元,通过鲁信集团注入省资产管理公司,由省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恒丰银行增资扩股;大华银行、南山集团等8家老股东跟投,合计跟投金额40亿元。2019年12月18日,恒丰银行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增资扩股、剥离不良等议案获得高票通过。目前,投资者入股资金已全部到位。2019年12月31日,恒丰银行完成股改建账工作,迎来发展良机。

五、“金安工程”全面启用

2019年初山东省提出打造“金安工程”。目前,山东省金融运行监测中心已正式成立,非法集资风险、重点企业流动性风险、地方金融组织风险、金融机构风险、金融舆情风险5大监测预警系统已测试运行,并将风险多发领域25万家机构纳入监测范围。

六、多措并举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发展成效明显

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山东省全面推动首贷培植、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银税互动、应收账款质押、纾困基金服务等政策,并一一落地见效。2019年,支持3.85万家企业首次获贷近540亿元,受培植企业获贷率86%;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余额1263.37亿元;企业应急转贷服务体系累计转贷金额307.2亿元、服务企业2080家;“银税互动”融资服务平台累计授信1.69万笔,授信金额101.4亿元;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融资4433笔、金额1847亿元;8支专项纾困基金实缴规模133亿元,累计对14家企业纾困投资87.29亿元。全省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5.56%,高于全部贷款增速14.6个百分点。

七、民生领域保险快速增长

保险服务触角和深度不断拓宽,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开展小麦完全成本保险试点,扩大蔬菜目标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在6个县区试点棉花“保险+期货”新型模式。制订扶贫特惠保验实施方案,落实贫困人口大病保验优惠补偿政策,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8.22%。支持农业保险“提标、扩面、增品”,政策性险种增加至25个,提供风险保障767.06亿元。全力支持“利奇马”台风抗险救灾,已累计赔付14万余件,支付赔款13.25亿元。创新产品支持海洋牧场建设,“深海网箱养殖保险+信贷”产品成功入围农业农村部金融创新支农服务政府采购第一单,提供保障2500万元;为国内首座坐底式海洋牧场平台“长鲸一号”量身订制保险方案,保障金额近6000万元。保险保障“助推器、稳定器、减震器”功能进一步彰显。

八、济、青、烟“三核”金融集聚及开放水平大幅提升

济南市围绕金融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发展,在集聚区建设、机构培育引进、市场体系构建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青岛市加快推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全国首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子公司光大理财、全国首家获得基金销售牌照的外资银行子公司意才基金落户青岛。烟台市聚焦基金管理服务,2019年新增各类基金及管理机构107家,新增认缴规模350.8亿元。

同时,探索金融服务自贸区发展的新路径,建立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金融创新工作台账,抓好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深耕中(鲁)日韩金融合作,中泰证券与KB证券,青岛银行与韩亚银行、瑞穗银行,青岛农商银行与釜山银行、日本SBI Remit公司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九、地方金融组织在严监管强服务下实现减量提质

为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体系,山东省先后出台了小额贷款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业务试点、融资担保公司等系列业务许可或登记管理规定,制定了地方金融监管系统自由裁量基准(试行)。通过风险排查、专项整治、行业年审、分类评级、“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等方式,强化“7+4”类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建立行业组织动态调整机制,减量提质、做精做强,2019年,共新批设机构23家,有371家地方金融组织实现有序退出或被取消经营资格。

十、数字化普惠金融项目实现全省市级全覆盖

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蚂蚁金服签订战略合作,在县域普惠金融服务方面,依托蚂蚁金服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势,为农民群体提供免担保、无抵押、全天候的信用贷款,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成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样板工程之一。

截至2019年末,省内已有16个市的70个区县签署该项目,其中已上线区县60个,蚂蚁金服网商银行在山东省对涉农用户授信人数已达489.15万人,总授信额度634.55亿元。

新闻推荐

文艺志愿服务推进会召开山东省已组建11支服务团队

商报消息(记者焦腾)1月15日至16日,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山东省文联在济南市莱芜区...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