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思念的盛宴 山东济宁 昆仑寒雪

济宁日报 2020-01-17 09:27 大字

腊八那天清晨,小巷的粥铺,腊八粥的香气扑鼻而来。一群吃过早点的小学生,从里面鱼贯而出。他们满脸笑容,欢快地哼着“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童谣,让我一下子闻到了家乡的年味。

我高中毕业第二年,那是1985年,山区农民外出打工,一般都会到砖厂出力干活。山区长大的孩子不怕脏不怕累,更不怕吃苦,有的是力气。我在砖厂打工的一年,上半年扣除吃喝挣了130多元。下半年干了两个多月,因为提前回家入伍体检,包工头分文不给。后来,体检不合格,没当上兵,也没挣到打工钱。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父亲和气地对我说,“今年当不了兵,还有明年呢。”母亲牵挂地问我:“路上没事吧?”不等回答,又连声说:“没病没灾的,平安就好!回来就好!”

1986年冬,我如愿参军到西北高原部队。后来入学提干,家属随军,回家过年就成了老人心中的期盼。四年一次的探亲假,我们都安排在临近春节的时候。每次回家,我和妻子带着孩子,提着大包小包,坐火车、乘汽车,碾转奔波三千里。

一进家门,我们见过父母。两个小侄女陌生地看着我们,妻子连忙取出两袋牛肉干递给她们。“咱家里什么都不缺,你们三口回来过年就好。”母亲抚摸着孩子微笑着说,“过年吃的用的,咱这里集市上都有。过几天,咱们一起去赶集,买年货。”女儿一听,放开母亲的手,高兴地喊道:“赶集去喽!”跟着两个小侄女在天井里又蹦又跳。

赶集,是山里人购买年货的首选。山区乡镇的五处集市点,分散在十里八乡,五天一循环,天天有集市。赶集那天上午,我们步行不到一公里,就来到了镇上,集市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商铺和摊位分布三条街,南北一条街主营服装鞋袜、日用百货,东西两条街经营肉蛋副食、活禽鲜鱼、土产杂品。

各家商铺备足了年货,门前摊位和货架上琳琅满目,品牌花花绿绿,叫卖声一个比一个响亮,说的一个比一个好听,招惹得过往行人不时停留。集市一角的几个鞭炮摊位,争相燃放,“噼噼、啪啪”的爆竹声,引来许多看热闹的孩子。远处卖春联的摊位,在宽阔的马路边,一块干干净净的地方铺满红红的一片。

转了一上午,我和母亲买了两提篮肉鱼蔬菜佐料,在一家百货超市门口与妻子女儿会合。她们身边放着两大包水果、糖块和瓜子,手里各自拿着一长串冰糖葫芦,正吃得津津有味呢。离开集市,一路上遇到熟悉的乡亲,大家都亲热地嘘寒问暖,相互招手,热热闹闹的集市,散发着越来越浓的乡情年味。

过了二十三,两个弟弟和弟媳们开始大扫除,孩子们也帮忙打扫卫生。屋内物品摆放有序,桌椅板凳井井有条,厨具锅灶一尘不染。父亲给天井里垫上新沙土,把闲置的农具收拢起来,堆放整齐柴草,就连鸡棚狗舍也彻底清一遍,农家小院焕然一新。

大扫除后,弟弟们又忙碌着杀鸡宰鱼。母亲和媳妇们下厨加工油炸食品,制作馒头糕点。我也没有闲着,铺开笔墨红纸写春联。街坊邻居送来几张红纸,找我代写春联,要忙活半天。一写就是三四天,一直写到除夕上午。尽管天气寒冷,手脚受冻,我心里热乎乎的。乡亲们来取春联,都真诚的致谢,都有着满意的笑脸。

久别重逢的亲人,过年是牵挂,是思念。每次过年,不仅是一个庄严的仪式,也是隆重的盛宴。

转业返乡工作多年,团聚不再是奢望。然而,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又远在他乡打拼,又成了新一代离开家乡的人。虽然,人与人的地理距离看似不再遥远,问候与祝福也能及时传来,但父母对子女的思念却从未消减。

新闻推荐

山东省下达1.15亿元鼓励承担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大众日报》消息近日,山东省财政下达资金1.15亿元,首次对省内实施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给予补助、奖励支持,激发山东企事业...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