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36所高校试点“强基计划”高考成绩占85%以上 全国取消自主招生

山东商报 2020-01-16 09:49 大字

从去年年底开始,关于高校自主招生的“去留”就一直备受关注。昨天,随着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也称“强基计划”)的出炉,自主招生最终确认取消了,体育测试仍是“强基计划”的重要参考。该计划要求高考成绩在综合成绩中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但同时也表示“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文/记者邹元德制图/厉建红

侧重于基础学科引领作用

昨天,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2020年起,自2003年开始的高校自主招生工作不再组织开展。

自主招生改革的实施,初衷是探索综合评价学生、破解招生“唯分数论”。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在学业成绩、科技创新、学术论文、升学深造等方面总体表现突出,可以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年来,自主招生也面临新挑战和新问题,包括招生学科过于宽泛、重点不集中、招生与培养衔接不够、个别高校考核评价不够科学规范、个别考生提供不真实的学科特长材料等。

如今,自主招生成为过去式,“强基计划”正式面世。与自主招生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学生”不同,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自主招生未限定高校招生专业范围;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

“强基计划”考生必须参加高考

那么新实施的“强基计划”涵盖了哪些高校呢?教育部表示,起步阶段,遴选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试点。相关高校可向教育部申请并提交相关专业的招生和人才培养一体化方案。教育部组织专家综合各方面因素,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及规模。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在各省(区、市)的分省计划中安排。

目前,2020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已经发布,36所高校获得试点资格,位于山东的山东大学以及中国海洋大学在列。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得试点资格的高校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的36所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B类以及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暂不具备“强基计划”招生资格。

在“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入围校考的依据。以往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而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则主要是考生高考成绩,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教育部表示,“强基计划”旨在探索建立基于统一高考的多维度考核评价学生的招生模式。符合高校报考条件的考生可在高考前申请参加“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

录取方式方面,自主招生采取降分录取的方式,最低可降至一本线;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体现对学生更加全面的考查。

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办法,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考生仍须参加统一高考,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录取。录取考生的高考成绩原则上不得低于各省(区、市)本科一批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应单独划定相应分数线。

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专业

在《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及管理要求》中,教育部规定了“十严禁”,对高校、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以及有关中学提出要求。

高校不得发布未经教育部备案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或进行虚假招生宣传;不得以任何形式组织与强基计划招生挂钩的冬令营、夏令营及考核工作,或委托个人或中介组织开展报名、考核等有关工作;高校招生工作人员、专家评委不得参与社会机构组织的各类培训、辅导活动;不得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进行恶性生源竞争或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未经批准不得突破强基计划的招生计划录取;不得在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或新生入学报到环节更改考生录取专业;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得转到相关学科之外的专业就读。

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擅自扩大强基计划招生高校范围或出台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办法。省级招生考试机构不得为不符合要求的考生或违反规定程序办理录取手续。有关中学等不得出具与事实不符的考生推荐材料、证明材料等或在考生综合素质档案中虚构事实或故意隐瞒事实。

“强基计划”学生实行小班化

与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培养方式上未作特殊安排不同,“强基计划”录取学生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

“强基计划”意见指出,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的高校,要加强对人才培养的统筹。

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可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高校将面向“强基计划”学生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培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硕博阶段既可在本学科深造,也可探索学科交叉培养。推进科教协同育人,鼓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集成攻关大平台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吸纳这些学生参与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进行人才培养的机制。

专家解读

重点破解基础学科

领军人才短缺问题

“科学性与公平性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一对难以平衡的矛盾。自主招生政策实施16年来,也一直在探索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中国教育学会原会长钟秉林表示,此次改革面对现实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着力解决自主招生中申请材料造假、高校提前“掐尖”等问题,进一步严格规范招生程序,明确高校考核要安排在国家教育考试标准化考点进行等举措,建立更高水平的公平保障机制,体现了促进人才选拔的公平性、实现社会正义的政策导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认为,创新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的改革非常必要也非常及时。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有了更高目标,强基计划的实施,一方面更好地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平正义,有助于高校个性化选拔优秀人才,同时又能针对性地确保国家战略领域的后备人才储备。

“此次改革最大的亮点在于,明确了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改革方向。”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瞿振元认为,在外部不确定因素增多、科技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强基计划”着眼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时代要求,充分发挥高考这个指挥棒的正向作用,把高校招生与人才培养、“双一流”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全面贯通衔接起来,形成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合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教授李大潜认为,随着高考改革、“双一流”建设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深入开展,高校已切身感受到改革的“红利”,也有进一步推动改革的动力。在这一大环境下,为进一步优化人才选拔方式,助力国家的长足发展,“强基计划”立足国家战略,重点支持基础学科、核心技术领域相关学科,同时又加强招生与培养的衔接,相信通过该计划的实施,能够为国家基础学科的长期发展、关键研究领域的重点突破提供坚实的人才梯队。据澎湃新闻

新闻推荐

建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体系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等15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物理学等17个专业入选首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