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的路径
□郭宗忠
四季变化,但是每天的路径就在你的轻盈的脚步里越来越美,越来越产生一种挡不住的诱惑。
五年前,这条北京绿道正式开通,三米宽的林中小径,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在都市繁华与喧嚣里,这绿道突然缓解了城市拥挤的压力一半,它几乎是我每天都要光顾的地方。
它在我家北面百十米的地方开始。这条绿道,被诗人查干老师称之为“宗忠小道”,绿草与野花,绿树与白云,连椅与湖畔,稻田与樱桃园,金山寺与戏楼,关帝庙与高湖,草坪与树林……它们独特的风韵,以及相互和谐构成的大景致,开阔了四野,改变了北京西部整个的生存环境。
我走在绿道上,把每天不同的景观发在微信里,这美景也吸引了朋友们相约而来。外地的朋友也慕名而至,他们在去了长城、故宫、颐和园后,忘不了到北京绿道,看看北京新的生态环境,北京已经不仅仅以历史和文化吸引人,而宜居、自然,也成为了北京的靓丽风景线。
这一切肇始于南水北调,当浩浩荡荡的丹江口库区的长江水奔涌而来,它们来到颐和园西南角的团城湖调节池,这三十三公顷的水面,总占地七十八公顷的区域,与颐和园昆明湖,以及相继而恢复的千亩京西御稻稻田,还有开掘的湖泊,组成了水与湿地的新生态。
围着湖边的绿道走,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斑斓多姿,冬天的冰与雪描绘着北国风光。
这样走着,不经意走到了一个湖畔,芦苇与蒲苇,荷花与睡莲,让曾经的那些嘈杂的小村成为了风景如画的江南;苇莺在芦苇间流水似的鸣叫婉转翠绿,早霞与晚霞,白云与清风,都是如此沁人肺腑。
你会不经意走上一个高处的瞭望塔,站在瞭望台上,清风徐来,山涌水围,景明树新。
北望是玉泉山的玉峰塔,独立与玉泉山的最高峰。这座塔有六层,层层红白相间,琉璃塔顶,秀颀而威严,如今它倒影在高湖,高湖塔影成为了一个别致的风景。如果你在颐和园里,它倒影在团城湖里,你会以为那是颐和园的一部分。而在玉泉山东侧的两山公园里,玉峰塔更是近在咫尺,冬天配以木柴染成五色土的园林里,也是一片生机;而到了夏天,你仿佛生活在玉峰塔的青山绿水里,流连忘返。
西望是连绵不已的西山,夏天西山如黛,白云涌起,一忽儿工夫就是一场雨水,而东边还是一片晴明,阳光灿烂,再看时一道彩虹架在城市上空,蔚为壮观;秋天的红叶遍染群山,层层叠叠,不同颜色的树叶,红黄交叠,似乎是“青山不墨千古画”的境界;到了冬天,雪下了一夜,你站在瞭望塔上,西山晴雪的胜景,你才真正领略为什么被列为帝都八景之一。平时看时远处的雪山近在眼前,你的视野能看清每一棵松树,以及跳上跳下的松鼠。
东望,你会看清北京城市的全景图,中关村的标志建筑,以及远在朝阳的银泰中心、国贸三期,感受北京的层峦叠嶂,为北京的发展变化自豪。
南望,那是一片新的开阔的平原,抬眼处就是南水北调的团城湖蓄水池,然后,是新崛起的世纪城积木一样,华丽精彩。特别是中央电视塔,在夜晚你在这里观看时,它像一个硕大的红灯笼,高高地守护着京都的吉祥。
那瞭望塔上俯瞰,是一片片梯田,秧苗绿油油的,夜晚在稻田边散步,蛙声一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似乎到了江南。不过,这里的确美似江南,当年乾隆帝七下江南,从江南带回了种稻、养蚕、缫丝的江南农人,这里利用玉泉山的水浇灌的稻田,加上京西日照时间长,生产的稻米比南方更有了一份清香、绵长和劲道,成了供应皇宫的稻米,因而京西御稻名扬天下。
几年前,京西御稻几近灭绝,这几年公园环境的治理规划中,京西御稻又回到了这片三山五园的土地上。现在休闲的北京市民,不用再跑到江南去看稻田,稻花香里,孩子们老人们走在田埂上,劳动和丰收的景象就在眼前。
在插秧和收割的时候,孩子们还可以下到田里,一起感受劳动的艰辛,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
想当年乾隆在这里栽桑树,种水稻,就是让皇族弟子也一起参加耕织,体会一粒米一根丝的来之不易,可谓用心良苦。
累了,可以坐在往昔碾米推磨的石磙子上,碾盘磨盘成为了一个个石桌,那些每天围着碾与磨转动的时光,也许很多人都已经遗忘,而彻夜转动的碾与磨,喂养了一代代人,这光滑的石磨与石碾上的痕迹,你摸一摸,就会学会理解和感恩,想起小时候母亲一个人在夜里推磨轧碾,那些艰苦的日子,是你心里的隐痛,因而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每天的路径,在不断延伸,它从四海桥北,一路到了玉泉山下,到了植物园,到了西山八大处;往东到了海淀公园,到了北大清华……
这路径这绿道串起的十三个公园,从前都曾是荒废破旧的村落,如今每一个公园都似乎是绿道串起的明珠,在海淀这三山五园里,美好的景致获得了新生,往昔的帝王将相们逍遥的禁地,成为了百姓们休闲郊游的地方。
我每天走在这里,每一步延伸的,是越来越美的风景和越来越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李希谨小时候,过年,是一种期盼。长大了,过年,只是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总觉得过年的日子还早着呢,无意中翻看日历...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