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澳心连心 两地一家亲
□ 本报记者 张依盟
“20年来,回首既往,澳门取得的最显著成就当属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12月19日晚,乘坐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的临沂老乡、澳门科技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刘成昆在电话上说。
今年49岁的刘成昆,自2004年博士毕业后,一直在澳门工作。“当时澳门科技大学到内地招聘教师,待遇优厚、发展空间大,加上自身对南海之滨的向往,便欣然前往,一晃15年了。”刘成昆说,因为专业优势,他一直关注澳门的经济。现在本地生产总值是回归时的8倍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排在亚洲第一、世界第二了。
在他眼里,“包容”是澳门这所城市最大的特点。来澳门15年,山东汉子刘成昆笑言,依然听不懂粤语,“但无论在澳门街头,还是政府召开的会上发言,用带着‘鲁味’的普通话从未感到不自然,对方总是‘迁就’我,让人感到这个城市的和谐、宽容与接纳,这一点和咱山东很像。”
刘成昆告诉记者,澳门是个“社团社会”,社团活动很多,有学术的,也有商会的、老乡的,一个人可参加多个社团。自2013年起,刘成昆开始担任澳门山东商会(山东同乡会)的副会长,为促进鲁澳两地合作发展牵线搭桥。“爱国爱澳爱鲁、联络山东乡亲、服务澳门发展、支持家乡建设”,是澳门山东商会一直坚持的理念。“每年来自山东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学者等各界人士来澳门访问,我们都以商会的名义主动交流、对接。”
刘成昆还充分利用高校工作者的优势,帮助来澳读书的山东籍学生,快速融入澳门生活。“每年教师节,商会都会举办面对新学子的欢迎仪式,还有很多澳门本地学生来做客,我们就是‘一家人’。”截至目前,澳门山东商会会员人数已有1000余人,是鲁澳地区颇具影响力的社团。
“总体说来,山东和澳门,都是住得愈久感情愈醇厚的地方。”刘成昆说。这句话,山东大学大三学生洪梓洋感同身受。
2017年夏天,从小喜欢历史的澳门学生洪梓洋,第一次远离家乡,满怀期待和热忱来到了山东。“孔子、泰山、管仲……这些齐鲁元素都非常吸引我,而且山东大学的考古学专业,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在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山大。”洪梓洋说。
洪梓洋坦言,求学期间,获益良多。“除了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我们去年看了220多件焦家遗址出土文物,今年又到菏泽市牡丹区,帮助文管所清理文物和绘图。山东名胜古迹多,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这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考古学专业,有很大的帮助。”
更打动他的是“山东人”。“真的像我们高中课本里,梁容若写的‘在厚重里有潇洒,在纯朴里有灵秀,在平凡里有器用,接触的越久,越能发现心灵的美’。”洪梓洋说,“和山东人相处久了,我也变得更‘踏实’,这是最大的收获。”
在这里,个性开朗、随和的洪梓洋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收获了很多友谊。在学生会、“学生在线”、公益创业组织,他与内地学生互帮互助、打成一片;在国际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峰会,能看到他志愿服务的身影。他还担任山大粤语协会的会长。
12月20日,洪梓洋和同学们策划了一期《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的微信图集,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如今,在祖国的大力支持下,尤其是港珠澳大桥的建成,直通车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三地距离,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洪梓洋说。
新闻推荐
12月18日,2019山东省创新驱动发展高峰论坛活动在济南召开。会上,山东工研院22家协同创新中心同时揭牌,其中包括山东佳联电子...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