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肯定,农民评高级职称具有导向意义!
张玉胜
12月14日,山东省首批职业农民高级职称在东营诞生,此次共有11人通过了评审,拟晋升职业农民高级职称,公示无异议之后将获颁证书及一次性补助8000元。此次申报专业主要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申报对象主要是东营市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中从事农业专业技术工作的骨干人员。(12月15日《齐鲁晚报》)
在人们的习惯认知里,教授、一级演员、主任医师、高级工程师之类的高级职称,不仅可以区别不同人的职业属性,更包含着对一个人职业技能与水平的资质肯定。
山东省首批职业农民高级职称在东营诞生,不仅是对获评个人农业技能水平的认可,也标志着从事农业的“农民”自此步入了由“身份”到“职业”的变革,其对激励职业认同、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发展的积极效应值得期待。
尽管我国一直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且不乏“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坊间俗语,但在谈及“工作”和“就业”的概念时,“务农”却常常被视同于 “无业”或“没工作”。
即使是农民进城当上了工人,也要被冠以“农民工”的称谓,更奢谈干农业会获取到什么“职称”和“级别”。
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中主人公拴保那句“千年的旧观念必须打破,难道说干农业就不算工作”的疑问,道出了亟待矫正与破题的认知误区和社会疑惑。
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深化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这不仅彰显出党和政府对 “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更传递出对 “农业”、“农民”职业化破题的积极导向。
“农民”不仅是一种身份,也是一份“职业”与“工作”,更可以大有作为地干出“名堂”、干到“职级”。这显然有助提升亿万农民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成就感与获得感。
诚如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孟庆伟所言,“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同样需要知识和专业技能。打通职业农民评定职称的渠道,能够激发农民认识自身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增强他们的专业感,进而提升社会对职业农民的认知,增强具有专业性的新型农民的职业自信。这将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巨大的拉动效应。 ”
从包括山东在内许多省市的职称评定实践看,打破“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套路,强化技能、业绩导向,更加注重“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显然是农民评职称有别于其他行业的突出特点。
比如,参评初级职称要展示自己是怎么干的;参评中级职称要对自己从事的行业有全面系统的了解,并能提供一定的指导;参评高级职称要具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较好传播自己的经验、做法。
由此解读,农民评职称实际上是要遴选出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多方面的土专家、示范户和领头羊。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基石。
期待评职称能够激发农民从事农业的归属感、创造性和创新力,引领各地为乡村振兴开辟选才、引才、聚才、铸才、育才、扶才、优才的绿色通道和体制机制。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蓓宋学宝在日前举行的山东重工·潍柴动力2020年商务大会产品展示会现场,随处可见的“AI潍柴”字样,彰显着...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