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南京传》

淮河晨刊 2019-12-19 08:28 大字

上期提要:东吴的灭亡对南京这个城市来说,显然是有严重后果。从建业到建邺,从建邺到建康,从帝王之都,到寻常县邑,而且是被拆分成了三个县,南京的政治地位一落千丈,跌了又跌。

到了公元307年,也就是永嘉元年,情况又发生了变化,一个叫作司马睿的人来到了南京,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叫王导的山东琅人。这位司马睿要说也算是皇帝本家,沾得上一点龙脉,他的曾祖父是司马懿,晋文帝司马昭是他爷爷的哥哥,晋武帝司马炎是他堂伯。司马炎死后,西晋陷入了混乱之中,政治环境动荡险恶,处于帝室疏族地位的司马睿无兵无权,为避免杀身之祸,他采取恭俭退让的生存方式,尽量让自己远离斗争的旋涡。

要想真正避开权力斗争很困难,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当时“八王之乱”,司马王爷们为了皇帝之位,你死我活,好在司马睿与他的助手王导脑袋清醒,终于摆脱了这些纠纷。王导是琅大族,与琅王司马睿是好搭档,两人便跑到南京来担任地方官,成为地方领导人,相当于出任当时的江苏省长和南京市长。十年之后,西晋在北方灭亡,司马睿在南京登基,成为东晋的开国皇帝,王导则成为他的丞相。

当时南京的民间,对这位新来的统治者很不尊重。就算是他已经登基做了皇帝,仍然喜欢在背后说长道短,议论他的身世。那时候,有个“牛继马后”的谶语在悄悄流传,关于这个谶语,有两个解释,一个是“牛”与“刘”谐音,意味着姓刘的人最终将取代司马氏,结果恰恰也就是这样,五胡十六国中的前赵刘渊灭了西晋,东晋后来则为刘裕建立的宋所取代。

另一个是说司马睿的DNA有问题,说他不是司马氏家的骨血。据说司马懿早年就有代魏之心,有一本流传很广的谶书叫《玄石图》,上面记有“牛继马后”的预言,司马懿便请懂星象的管辂占卜子孙运势,占卜的结果与《玄石图》不差毫厘。

权倾天下的司马懿心里很不痛快,手下有个叫牛金的将领,为他出生人死,立下殊勋。司马懿忽有所触,想起“牛继马后”的预言,十分忌讳,怕牛金将来会对自己子孙不利,就派人请他赴宴,酒中下毒,将牛金毒死了。司马懿以为牛金已死,子孙便可高枕无忧坐享富贵。殊不知世事难以预料,司马懿的一个孙子司马觐袭封琅王,其妻夏侯氏被封为妃子,她为人很风流,没多久就与王府中一个也叫牛金的小吏勾搭成奸,生下了司马睿。

唐朝房玄龄主编的《晋书·元帝纪》对司马睿的身世有记载:

元皇帝讳睿,字景文,宣帝曾孙,琅恭王觐之子也。咸宁二年生于洛阳,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所藉藁如始刈。及长,白豪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

然而在这篇传记的结尾处,又添这样一段:

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

俗话说,著作不过廿四史,《晋书》在二十四史中排名第五,正史所言,按理应该铁板钉钉,绝非戏言,然而无论谁认真拜读过了,都会觉得有点不靠谱。东晋虽然也有一百年的历史,六朝中历史最长,却很难引起大家对朝廷的敬重。后人戏谑地称司马睿为牛睿,譬如明朝的李贽,就直称东晋为“南朝晋牛氏”,而不称司马氏。南京老百姓都是前朝的遗民,出于对孙吴的怀念,也希望司马睿并非皇族血脉,他们觉得真要是这样,多少也有些解恨。

历史书上习惯把东晋的南迁称为“衣冠南渡”。这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中原人口大迁移。对于南京这个城市来说,好的方面,它促进了文化交流,把中原文明带人了南方,引进了北方的先进生产力。不好的方面,就是傲慢的北方人反客为主,迅速成了这里的新主人。南方吴人和北方中原人士的对立,立刻变得严重起来,原有的矛盾开始激化。

既然北方人视吴人为亡国之民,动不动就是“吴人趑睢,屡作妖寇”,动不动就是“吴人轻锐,难安易动”。既然他们可以凭政治上文化上的心理优势,称江东的吴人为“貉子”,为“南蛮”,那么江东的吴人也完全可以嘲笑那些流离失所的北佬儿,称他们为“伧父”和“伧鬼”。吴人陆机赴洛阳谋求发展,听闻左思要作《三都赋》,便在给弟弟陆云的信中调侃,说“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口气真的很大,要把人家写

的文章用来盖酒瓮,轻蔑之意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中的记载也很有意思,同样是吴人的陆玩,去拜见丞相王导,王导好心以食物招待,没想到差点出了意外:

王公食以酪。陆还,遂病。明日,与王笺云:“昨食酪小过,通夜委顿。民虽吴人,几为伧鬼。”

酪为北方人钟爱的食品,陆玩吃这玩意得疾,肠胃不舒服,拉了肚子,竟然直接对北人王导称自己差一点成为“伧鬼”,吴人之自傲溢于言表。傲慢注定要付出代价,南北交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陆机最后惨死在北方,被夷三族,连带他无辜的弟弟陆云也一起遇难。陆氏兄弟可以说是吴人的杰出代表,是东吴丞相陆逊的孙子,陆机的《文赋》享有大名,是中国文学评论的祖师爷,他的书法作品《平复帖》书写于西晋,是传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吕思勉先生的《两晋南北朝史》上提供了当时的一些民谣:

《五行志》云:武帝平吴后,江南童谣曰:“局缩肉,数横目,中国当败吴当复。”又曰:“宫门柱,且莫朽,吴当复,在三十年后。”又曰:“鸡鸣不拊翼,吴复不用力。”

“中国当败吴当复”,意思是说当时的吴人,根本不愿意把自己当作“中国人”。在他们眼里,中国和东吴是对立的,中原与江东是两个不同的区域,或者干脆就是两个国家。你若说当时的南京人是中国人,他们非跟你发急不可,因为这相当于你骂他们是伧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动不动就是“汉贼不两立,室不偏安”,骨子里都是以中原文化为正宗。孙权却不太在乎这一套,他根本就不太把中原的文化传统当回事。换句话说,那时候的南京人,完全还没什么“我的中国心”。

以祭天为例,孙权当初登基的时候,假模假样地也祭拜过一回,这以后,就懒得再进行祭天大礼。大臣为此有异议,觉得不符合规矩,不上路子,孙权便说:“郊祀当于土中,今非其所,于何施此?课意思就是祭天这种仪式,让中原的人去玩吧,居天地之中者为中国,跟我们这些处于边远地方的人没关系。大臣又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王者以天下为家”来说服孙权,既然你已经即天子之位,就必须行祭祀告天之礼。孙权依然不予理睬,觉得这些玩意都是俗儒们的想法,“不可用也”,费那个事干什么,他犯不着非要去守那个中土文化的烂规矩。

下期看点:公元307年,也就是永嘉元年,琅王司马睿与王导这两个北方佬携手来到南京。那时候,南京是个标准的废都,南京人对两位北方客人的到来,完全无动于衷,司马睿和王导也没意识到,接下来会发现一系列事情,将远远超过他们的预期。

新闻推荐

你用的水光针可能是假货!吉林打掉一个非法制售整容药品团伙

新华社长春12月18日电(记者段续)你注射在皮肤上的进口品牌水光针,有可能是成分不明的假货!近日,吉林省吉林市警方打掉一个非法...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