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这是心病 不是装病

都市女报 2019-12-13 14:07 大字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刘金同主任为患儿做测试济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孙墨琦

她刚上小学一年级,忽然双腿瘫痪不能行走,如今入院治疗;她一觉醒来忽然失声,辗转多科室检查无碍,但无法说话的症状已经持续一周;她已经是第二次发作,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的症状,只有在爸妈的陪床下才能缓解……

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二病区内,这些“不明原因”但身体健康的患儿能占到三成,他们大多年龄都在7-8岁,以女孩为主。有的家长怀疑孩子在“装”病,他们不知道的是,比起身体疾病的痛苦,这些孩子正在经历一场内心深处的精神风暴。她们正是分离转换性障碍患儿……

难以启程的上学路

今年7岁的小琳在治疗期十分配合。本来双腿瘫痪、被爸妈推着轮椅送来的她,现在能走能跑,能自己吃饭,还能帮爸爸妈妈去打饭,简直判若两人,而整个治疗过程不到两周。助力她迅速痊愈的除却药物治疗,更重要的是医生告诉她,“只有听医生的话才能出院”。

小琳妈妈回忆,孩子发病那天没有任何征兆,早起喊她起床上学,就发现她一直赖床不起,还大哭大闹。“我们一开始以为她是装病,但孩子哭着说腿没知觉的时候,才吓了一跳。”从家到医院的路上,小琳一点劲儿也用不上,全程被爸爸背着。但是挂了急诊拍了CT,神经外科、骨科专家一一问诊,骨髓穿刺、腰椎穿刺也检查正常,孩子的症状依旧没有缓解。最后找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求助儿童心理专家,经过仔细询问及检查评估,才被诊断为“分离转换性障碍”。

“心理干预大于药物治疗。”小琳的主治医生马海波强调,明晰了病因就要对症治疗。小琳总闹着出院,那心理暗示就起到了作用,有时一针生理盐水加上一句“服从治疗就能出院”的承诺就能“药到病除”。

对于小琳为什么会患病,其实父母一直很困惑。马海波介绍,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儿就像是一个个小演员,人越多表现得越明显,对她的关注度高,都有可能是诱发因素。而小琳的病因则是厌学,因为有一次上课她没有得到小红花,而产生了不想去学校的念头。但是爸爸妈妈只是一味地将孩子“塞”进学校,缺少沟通,才将小问题变成大问题。不能言语的“争宠心”

比起小琳的大哭大闹,隔壁晓晓的病房尤为安静。因为分离转换性障碍已经让她一周时间不能说话了。她通过文字与爸爸妈妈沟通,她会提出要和爸爸妈妈一起画画的想法,会让妈妈给她讲故事,会让爸爸给她削苹果……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晓晓的病恢复得很快,原本什么声音都不能发出的她,得到爸爸妈妈以后不吵架的承诺后,一觉醒来后就恢复正常了。

那天傍晚晓晓刚回家,听到爸爸妈妈在厨房吵了起来。已经习以为常的她关上了房门躲在自己屋里。一周七天,几乎有五天时间她的家里都充斥着吵架声,一吵架爸爸妈妈就都不管她了。也就是那一天,晓晓突然说不出话来了。最终在儿童心理专家的咨询问诊下,她才被确诊为分离转换性障碍。

鉴于分离转换性障碍通常与生活事件导致精神异常有关,因此接诊医生马海波反复询问:晓晓在患病之前是否发生过异常情况。然而,父母对此都加以否认。马海波强调,因语言功能还在发育中,加上生活经验缺乏,孩子对于遭遇创伤事件、自身不可解决和难以忍受的问题,往往不善于适当表达,而是压抑在心中,晓晓正是如此。

治疗师通过沙盘治疗和游戏治疗,渐渐发现晓晓的一时失语是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平时就像个“透明人”的她,一直在心底认为爸爸妈妈不喜欢她,得不到宠爱才会表现得一直乖巧,但是这种表现换来的却是更多忽视。面对爸妈频繁的吵架、日常的“忽视”,晓晓最终通过失语默默反抗。

看似戏剧化的痊愈

一瓶生理盐水就能让“瘫痪”患儿跑起来;一片维生素能让失聪患儿听到声音;一觉醒来就能让失语患儿畅快言语……这些看似戏剧化的痊愈,实则是内心“疙瘩”解开了。

马海波感慨,近年来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愈发常见,今年9月医院开设的儿童青少年二病区开诊不到一周就满床了,分离转换性障碍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这个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疾病,在国际疾病诊断标准系统里,实际代替的是“癔症”这一传统说法。

有调查显示,在儿童心理门诊中,分离转换性障碍的患儿占3%,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则占10%,而且女孩明显多于男孩。“父母养育问题是患儿患分离转换性障碍的主要原因。”马海波说,如父母对孩子的情感性忽略、混乱性依恋以及创伤等。精神动力学理论认为,转换症状是压抑的本能冲动,躯体痛苦被认为是压抑的及未解决的情绪表达。

目前,对于分离转换性障碍,心理治疗是主要手段。心理治疗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与家长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帮助孩子澄清问题、认识到感觉与内疚之间的联系,帮助家长实时发现孩子的情感变化并正确有效地处理。

(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所用名字均为化名)

小词典

分离转换性障碍,也叫做歇斯底里症和癔症,是一种临床心理科疾病。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致病因主要有心理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和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患者对应激性事件的反应是发病的重要诱因。在临床上,分离转换性障碍的表现形式有分离性遗忘、分离性漫游、分离性木僵、出神与附体障碍等。扫码分享文章

新闻推荐

用不断创新挺起患者生命的“脊梁”

▲徐兆万(中)与脊柱外科一区团队研讨新技术▲徐兆万(左四)与科里医生在查房脊柱是人体的“支柱与栋梁”,号...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