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温馨表白
□ 逄春阶
一个三岁女儿举着小红旗问妈妈,什么是“祖国”?妈妈说,“祖国”,就是很多很多人的“妈妈”,很多很多人的“家”。这是“时代光影·致敬母亲”影像巡展结尾的图片说明。童言清澈,拨人心弦;母亲答案,引人遐思。
11月21日上午,在南京举办的“时代光影·致敬母亲”影像巡展开幕式上,策展人王瑞青刚说了一句,就哽咽了。他说想到了他的母亲。盯着王瑞青,我突然想到了2012年莫言在诺贝尔文学奖颁奖仪式上的致辞,他说去为母亲迁坟,母亲的骨殖,已经与泥土混为一体。“我们只好象征性地挖起一些泥土,移到新的墓穴里。也就是从那一时刻起,我感到,我的母亲是大地的一部分,我站在大地上的诉说,就是对母亲的诉说。”莫言当年没有脱稿,要是脱稿,他很可能掉下泪来,一脱稿,情绪很容易被激起,脱稿就有了与听众的直接交流,而念稿子,中间夹了层稿纸,就隔。王瑞青脱稿是对的,他的哽咽,引起了在场者的共鸣。
盯着一张张图片,不知不觉,就被拉进了故事。强烈的代入感,几次让我眼睛湿润。沂蒙母亲、乳娘、戈壁母亲,她们的胸襟像大地一样宽厚,包容了一切。母性的光辉,照亮了死亡之谷。我脑海里记起看过的一个片段。二战时期,莫斯科保卫战后,得知战俘进城的消息,妇女儿童纷纷拥上街头。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本温柔善良的母亲们激怒了。一位母亲拼命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失去双腿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但突然停住了,在沾满了血迹的年轻战俘身上,她看到了自己战死儿子的影子。她掏出一块面包,递给年轻战俘,盯着战俘狼吞虎咽的吃相,这位母亲失声痛哭。这哭声撕心裂肺,把异样看着她的人们唤醒了。刹那间,围观的母亲们作出了意外的举动,她们纷纷拿出食物一起奔向战俘……这就是母亲啊,这个影像展唤醒了我身体上麻木的部分。在展览现场,我听到一位观众在悄声背诵诗人桑恒昌的句子:“每当写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
展览第二单元“母亲的乳汁,滋养了中国革命”格外耀眼。站在那些熟悉的照片前,我想,共产党、八路军何以能在沂蒙山区坚硬的山岩上扎下深根?原因可能很多,但关键的一条就是,把压在最底层的母亲解放了,扫除“半边天”头上的乌云,让母亲找到了做人的自由。共产党、八路军给女人地位,让山里的女人有了尊严。禁锢千年的老观念一点一点地突破着,转变着,从有了属于自己的名字到不再裹脚,到学着洋学生剪个短头发。头发、脚,这些身体上的器官先享受到了天赋的权利,然后是心灵上的大解放,她们开始想锅台、炕头以外的事儿,开始想自己的家人以外的更多的穷苦人,她们的视野越来越大。在连天的炮火中,沂蒙母亲们终于站立起来,她们义无返顾地把子弟送上战场,用甘甜的乳汁喂伤员,这在过去看来,简直是惊天骇俗的事儿,这站立起来的母亲们的举动,让人间弥漫温暖的光泽。
和平年代,母亲们照样不逊须眉。当赵得云推着独轮车送粪的黑白照片映入我眼帘的时候,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母亲。这张照片把我拉回到了故乡,我母亲推着独轮车爬坡,幼小的我在前面给她拉,那只是象征性地拉,我的绳子耷拉在地上。
有一张烈士母亲抚摸烈士塑像的照片,让我深深震撼。母亲那疼爱的表情,那伤心的眼神,那挂在腮边的泪水,让人过目不忘。
一生未嫁的烟台SOS少年儿童村的张雨霄——若干孩子共同的妈妈开心的笑脸,也在展览中。看着照片,我想到了一个电视访谈,她说,当年她骗母亲说,在烟台找了一个对象,母亲直到去世也不知她没有结婚。母亲去世了,她回去,趴在母亲的坟墓上嚎啕大哭。
每一幅照片都戳人心窝,用什么来概括母爱的伟大呢?有一句话:母亲是产生希望的希望。
母亲是一部大书,永远读不完,永远翻不够,永远是崭新的。母亲是我们的生命源泉,永远清澈,风吹不走,日晒不干。母亲是一条大河,包容一切,一直向前奔流,不舍昼夜。寒冷的时候,想到母亲,我就感到温暖;委屈的时候,想到母亲,我就心宽;疲累的时候,想到母亲,我就有了劲头!沮丧的时候,想到母亲,我心里就有了阳光!
“时代光影·致敬母亲”影像巡展是山东女子学院、山东省摄影家协会、大众网、山东画报社等主办的。他们做了一件大善事、大好事。这个展览,让我加深了对母亲的理解,加深了对祖国的理解。
回望2019,祖国母亲那慈祥的目光,给我输送温暖和能量,给我增添激情和勇气。我的脚印尽管有深有浅,但都很清晰,一直朝前!
新闻推荐
11月20日,山东临沂。当日上午,科目一考试现场。一名考试学员因频繁抬头、低头,导致其头部影像在监控画面中时而出现、时而消...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