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展”篆书篆刻刻字作品: 彰显传统之韵时代之美
□记者 于国鹏 报道11月10日,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篆书、篆刻、刻字展在山东美术馆开幕。图为观众在观看展出的作品。□ 本报记者 于国鹏
天工人巧日争新,艺术领域更是如此。11月10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篆书、篆刻、刻字展上,展出的212幅优秀作品,在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艺术创作中,既体现出对优秀传统的扎实传承,又展现着匠心独运的艺术创新。
篆书篆刻自觉追求“法古求新”
入选国展的篆书作品,无论是抄录古诗文,还是书写自撰文章,均厚古雅之韵,又发时代新声。
江西刘自坤以《急就章》入选,他认为,学习书法不能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书法水平的高低不仅仅体现在笔墨技法上,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悟和认知。他表示:“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书法家,还是要有一点古代文人的风雅气质的。”李愿基是山东3位篆书入选作者之一,谈到自己的创作时,他表示特别注重“引经据典,力避错讹”,并以“金石为范,上古追溯。挹取菁华,摈弃糟粕”,足见他们对中国文字和书法传统的学习继承,以及努力推陈出新的艺术追求。
篆刻是备受大家喜欢的一种艺术,方寸之间,别有韵致,美不胜收。篆刻艺术家们对于传统与创新,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
湖南杨印伟是入选本届国展的作者之一。他认为,学印当从古从精,“秦汉是过不去的坎。”他自己治印,追求印面淳朴、用字雅稚、线条敦厚、气象苍莽,“所需之处必出于古印经典,坚持并不动摇。”安徽入选作者顾可仑表示,自己在创作上主要追求“古意”,包括“字法古”“章法古”“印面效果古”三层意思。重庆入选作者许邦智在谈到鸟虫篆印时说,当代创作应该顺势发力,继续探索风格的多样性,博采众长,不拘一格,以获得“古意盎然而又别出新意”的艺术效果。
山东有8位艺术家的篆刻作品入选国展。其中之一张国介绍,他本次展览作品以晋系小玺风格为主调,在小玺的刻制中,追求用刀的准确果断、文字的活泼多变,既保留古印“铸”的线条属性,又体现“刀”的痕迹。以小玺的形式融入丰富的篆法,力求用文字的风貌去展现古玺印奇肆生动的气息,“把握印章的‘古意’,并体现出个人对小古玺语境的理解与运用,构建创作主体的理念并能持续寻求突破、有所创新,是我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标。”
刻字艺术更擅表达“时代审美”
现代刻字是在传统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刻字艺术独有的语言,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很多作品,在一块材料上,能同时雕刻出二维和三维的汉字形态,大大增加视觉扩张力,再加上色彩技法的运用,进一步增强了视觉效果。因此,对于刻字艺术家来说,如何通过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时代审美样式,讲述一个底蕴深厚的故事,是最费心思的一件事。入选国展的刻字作品,正是在这方面表现出类拔萃。
湖北谢春华的《老屋记忆》,是由几件板材拼合后,在上面刻字创作而成的一件作品。作者介绍,这些板材,包括一位已故老木匠生前送的几块老床方,以及从乡下捡来的两块菜板。而拼合本身,其实也是一次非常有个性、有新意的艺术创作。黑龙江作者赵雯说,自己的入选作品《山阴道上》,创作前曾因“如何使其有别于普通刻字作品”而苦思良久,偶然间翻看一本篆刻集时,激发了自己的灵感,将篆刻边款形式融入其中,最终营造出“粗犷与细腻的强烈对比”的艺术效果。
山东徐可然的刻字作品《辇下风光 山中岁月 海上心情》是入展作品之一。难得的是,这也是山东作者入选本届国展的唯一一件刻字作品。这件作品初看粗犷豪放,细细品味起来,又极富创新带来的感性之美。徐可然认为,现代刻字与传统刻字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作者可以根据创作内容选择合适的书体、刀法、形式、色彩,表达和诠释对于自然、生活、生命、社会的理解。他说,选择这个内容题材进行创作,经历了大半年的思考。“阅读词作原文,体会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在书体、刀法、色彩上都以沉郁苍凉为主要基调。”从构图看,三组词语的组合创作,在统一中又体现着变化,在“稳”与“变”的平衡中呈现新意。徐可然说:“‘辇下风光’与‘山中岁月’呈现呼应之势,‘海上心情’索性省略‘心情’二字,意在以空白表现词作者的惆怅。”
立足传统获得深厚滋养,面向时代激发创新灵感。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表示,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和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感召着广大的书法工作者泼墨挥毫,记录改革、讴歌发展、鼓舞士气。“伟大的新时代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我们游目骋怀,竞展风采,在新时代自由的天空里尽情翱翔,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新闻推荐
本报烟台讯11月9日,山东省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培训班暨启动仪式在烟台牟平举办。省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钟永诚出席并讲话,...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