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门诊用药费用最低报销50%! 山东省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入医保

济宁晚报 2019-11-11 09:14 大字

11月5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医保局、省卫生健康委负责人介绍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以下简称“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有关情况。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保障对象主要为参加山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经一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明确患有“两病”确需采取药物治疗的患者。政策范围内,“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费用最低报销50%。

优先选用

中选药品集中采购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减轻城乡居民“两病”患者门诊用药费用负担,10月30日,山东省医疗保障局联合省财政厅、卫生健康委、药监局印发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完善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

根据《方案》,主要保障对象是患“两病”的城乡居民,不包括城镇职工。

据了解,山东城乡居民参保人中约有1900万“两病”患者,“两病”门诊用药费用一年超过70亿元。此项政策实施后,山东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将额外增加支出30多亿元。

对于用药范围,《方案》要求“两病”患者门诊降血压或降血糖的药物,按国家新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所列品种和山东过渡保留品种,优先选用目录甲类药品,优先选用国家基本药物,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优先选用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扩围中选药品。

特殊患者

可适当提高封顶线

根据《方案》,以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为依托,将“两病”参保患者门诊发生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

省医保局待遇保障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策范围内,药品费用支付比例不低于50%。比如“两病”患者用药费用为甲类药品,按照《方案》,患者门诊用药花费假设为100元钱,那么按最低报销比例50%,患者自付的费用就是50元钱。

起付线和封顶线由各市根据基金承受能力和“两病”门诊用药情况设定,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设起付线,可分病种设定封顶线。同时,对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适当提高封顶线。保障水平的制定,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坚持低水平起步,确保门诊用药政策落实,确保基金安全可持续。

《方案》要求做好与现有门诊保障政策的衔接,确保群众待遇水平不降低,对降血压和降血糖以外的其他药品费用等,或已纳入门诊慢性病或特殊疾病保障范围的“两病”患者的待遇,继续执行现行政策。要避免重复报销、重复享受待遇。有条件的市可积极探索整合门诊统筹和门诊慢性病制度。做好与住院保障的衔接,进一步规范住院标准,推动合理诊疗和科学施治,控制不合理住院支出。

一次处方量

可延长1至3个月

省医保局副局长仇冰玉介绍,除规定了保障对象、待遇水平外,省医保局还将制定一系列配套措施。

据悉,对“两病”用药按通用名合理确定医保支付标准并动态调整,具体的办法将于近期出台。支付标准是医保部门结算定点医疗机构药品费用的基准,医疗机构不管进什么药、什么价格,根据社会普遍的价格区间,确定一个医保结算的基准,引导医疗机构合理选药、引导患者合理用药。根据“两病”参保患者就医和用药分布,鼓励实行按人头、按病种等付费。

完善“两病”门诊用药长期处方制度,对病情相对稳定的患者,一次处方量可以延长1至3个月,保障患者用药需求,但要避免重复开药。

记者了解到,政策确保2019年11月开始实施,群众年内可以享受到待遇。(来源:新华网)

老年人常用药的

“最佳服药时间”

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平均患有6种疾病,平均使用9种药物,多者达36种;50%的老年人同时服用3种药物,25%服用4至6种药物。为了帮助老年人安全用药,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高旭灵就为百姓总结了一些常用药使用的最佳时间。

降压药: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最好早上7点、下午2点和晚上7点服用,早晚两次的用药量应适当比下午少。

降胆固醇药:宜在睡前服用。肝脏合成胆固醇峰期多发生在夜间,晚餐后服药有助于提高疗效。

降糖药: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上午8点用药,作用强而持久。糖尿病人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效果好。

哮喘用药:哮喘多在凌晨发作,睡前服用止喘效果更好。

强心药:心脏病患者对西地兰、洋地黄、地高辛等药物在凌晨时最为敏感,此时药物作用比其它时间要高40倍,故宜在凌晨服用。

维生素类药:用维生素K止血时,应及时给药,宜在两餐之间服用,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以利于吸收。(来源:新华网)

人在睡眠时会被“洗脑”

美国波士顿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招募了13名志愿者,并利用磁共振成像等技术观测这些志愿者睡眠时的脑部活动。结果发现,当人睡着时,大脑的神经元会安静下来,随后血液会从脑部流出,脑脊液随即流入,并且有节律地帮助冲洗大脑。

研究人员说,这可能是首次获得人类睡眠时脑脊液节律性流动的影像。“我们知道神经元存在电波活动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参与研究的波士顿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助理教授劳拉·刘易斯说,“但是在此之前,我们没意识到脑脊液实际上也有波动。”这项新研究有望帮助科研人员进一步了解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与睡眠问题相关的疾病,以及与年龄相关的大脑损伤等。(来源:新华网)

新闻推荐

壹点号10月榜单榜首宫玉河: 打造爆款,用好这“三真”

“玉河微澜”是9月新开的壹点号,首月就登过一次月榜,10月份表现更加亮眼,已经占据榜首位置。玉河微澜的作者宫玉河,...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