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把初心使命刻在地下千米“战场” “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张在贵:矿工兄弟的安全高于一切

大众日报 2019-11-04 09:20 大字

□ 本报记者 刘一颖 张春晓

本报通讯员 刘武阁

本报实习生 张宇辰

19年来,他下井近3000次,井下行程约4万公里;顶住威逼利诱,对安全问题铁面无私,查处隐患1.5万余条;不顾眼疾病痛,已经54岁的他始终奋战在地下千米的“战场”……把矿工当兄弟、当亲人,视矿工的安全高于一切,近日,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鲁东监察分局三级调研员张在贵,被中宣部、应急管理部评为2019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

开出山东煤监史上

首笔超百万元罚单

“你要敢开墙,今天就别想出这个门!”

“我就不信这个邪!这个墙我开定了!”

11月1日,张在贵向记者讲述了那次特殊的经历。去年,张在贵对某煤矿进行预防性技术监察中,怀疑该矿图纸作假、隐瞒作业地点。“我在井下走了十几公里,终于发现一处密闭墙。”张在贵要求拆墙检查。恰巧矿长是张在贵的同学,希望能高抬贵手。张在贵果断拒绝。

这时,突然有人站出来放狠话威胁他。张在贵没有退让,立即让救护队破墙,果然发现里面隐藏着违法生产工作面。张在贵依法开出了山东煤监局历史上第一笔超过百万元的事故隐患罚单。

领导和同事们对张在贵有一个共同评价:敢于动真碰硬,敢于担当,不怕得罪人。有次执法工作中,为了查明情况,张在贵顶住压力,硬是二次来到井下,步行10公里,最终查实了隐瞒的3个采掘工作面。矿长偷偷塞给他一个厚厚的“红包”,却被他坚决拒绝道:“什么时候都不能拿矿工生命开玩笑。这个口子我不能开!”

“我们煤矿安全监察员经常说,到矿监察工作就好比医生查体,干的是良心活儿,要是应付了事,怎么对得起矿工兄弟?怎么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张在贵说。

一个指令挽救150名矿工生命

谈起张在贵的工作能力,鲁东监察分局党总支书记郭守军与记者分享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张在贵在辖区某市组织召开安全度汛工作会期间,注意到某矿负责人接电话后神情慌张地离开了。职业警觉让他意识到,可能出现了安全问题。

他立即赶往该矿调度室,通过监控发现,该矿-210米水平发生了透水事故,中央泵房因进水已失去排水能力,而井下150名矿工仍在作业。

他责令矿长:“立即停止井下一切采掘活动,撤出井下所有人员!”可矿长竟在犹豫。他不禁大吼:“再犹豫会死人的,赶快撤人!”井下所有人员撤出后不到2小时,井下工作区域就被淹没。

“在贵当时下这个指令,也是承担着很大风险。但是凭借长期的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他在第一时间作出了正确的决定。”郭守军说。

工作以来,张在贵刻苦钻研业务,光笔记就记了四五十本。他积极创新,主导制定了“通防管理十个严查”等近20项监察工作法,参与创建“九步工作法、十闭合机制”等安全监察模式。去年台风“摩羯”“温比亚”过境期间,张在贵及时关注台风变化情况,第一时间通知受灾害威胁矿井停产撤人,排除了许多防治水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左眼视力不足0.1仍坚守一线

“我学的是煤,干的是煤,保的也是煤,这大半辈子都在与煤打交道。”多年来,张在贵在煤监一线默默地工作着。

在一次井下监察过程中,他的左眼一阵疼痛,眼前瞬间一片模糊,医生诊断左眼视网膜脱落,右眼视网膜出现多条裂缝,必须马上手术。手术后,他的左眼视力不足0.1,右眼矫正后视力不足0.8。他悄悄把病历揣进口袋,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照顾要求。

这期间,也有多家企业想高薪“挖”他,“年薪40万元,年底还有分红”,他都不为所动。单位领导对他很关心,要安排他到“二线”工作。张在贵嘴上说“下井有瘾”,心里想的却是“每下一次井、每查处一条隐患,就有可能避免一起事故”。他选择了继续坚守。

虽然无怨无悔,“但对家庭我却有深深的愧疚”。一年365天,张在贵有二百多天在下矿路上,加上长期两地分居,没法照顾老人孩子,里外全靠妻子一个人。在被确诊眼疾后,张在贵仍然要求下井,妻子着急地说:“你不要命了!煤矿井下那么黑,你视力又不好,万一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娘俩儿可咋办?”可是在张在贵的劝说下,妻子还是理解、支持了他的决定。

让张在贵欣慰的是,经过全省煤监人员的共同努力,山东的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正在不断好转,目前全省39处冲击地压煤矿全面启动了智能化改造。踏上新的长征路,张在贵初心依然滚烫:“继续扎根煤矿安全监察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守护矿工的平安!”

新闻推荐

无论国企民企,不改都将成历史 企业家、学者“论道”改革发展

论坛主题演讲结束后,进行了现场集中签约仪式。大众报业记者房贤刚摄在以“加快新旧...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