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沂蒙山》:让沂蒙精神重现歌剧舞台

澎湃新闻 2019-11-01 14:45 大字

作为上海国际艺术节今年参演的唯一一部民族歌剧,11月1日-2日,山东歌舞剧院的《沂蒙山》将在上海文化广场演出2场。

沂蒙根据地是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沂蒙精神更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道,被视为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沂蒙山》艺术总监张桂林介绍,沂蒙山地区当时有420万人,20多万人参军参战,10多万将士血染沙场,用生命和鲜血竖起了巍峨的丰碑,“那里的根据地连成片,从抗日战争八年到解放战争三年,产生了大量鲜活的故事,我们不愁没素材,愁的是故事那么多,到底选哪个。”

《沂蒙山》由山东歌舞剧院创排,汇聚了导演黄定山,编剧、词作家王晓岭,作曲家栾凯等主创团队,在张桂林的带领下,“三驾马车”很早就开始齐头并进。

“两年前张桂林找到我,希望做一部关于沂蒙山的歌剧,我满口答应,但我强调,无论这个戏的内容是什么,沂蒙山这三个字一定不能变。”导演黄定山是一个有着40年军龄的老兵,沂蒙山在他心里不止是一座山,更代表着一段历史、一段民族精神。

自2016年10月着手策划,这部剧先后经历十余次专家研讨、9次剧本修改,主创团队先后12次赴沂蒙老区实地采风,挖到了很多动人的素材。

最终,《沂蒙山》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讲述了海棠、林生、孙九龙、夏荷、赵团长等根据地军民在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

整部歌剧分6幕,共40个唱段,创新借鉴了中国戏曲、山东快书等民族艺术形式,以独唱、对唱、重唱刻画出沂蒙军民的英雄群像。为人熟悉的沂蒙山小调则被揉碎打散,以序曲、间奏等形式贯穿全剧,展现了浓浓的沂蒙风情。民族乐器竹笛、唢呐、琵琶等亦被融入伴奏乐队。

张桂林强调,这部剧用中国戏曲里的“说唱”取代了西方歌剧里的宣叙调,没了洋腔洋调,更好听了;他们还把对白和说话的部分改成了戏曲里的“叫板”,更亲切了;他们还把戏曲里的板腔体嫁接到女中音的咏叹调上,填补了中国声乐样式的空白,“这都是这部歌剧很重要的创新。”

这部剧还大胆借鉴了音乐剧的手法,比如第一场和第三场,没有道白,而是用音乐串联,二重唱、三重唱、四重奏等交织在一起,让歌剧有了更多张力和节奏上的变化。

为了彰显沂蒙山的厚重,整个舞美被设计成山体样式,一座山重8吨、高11米,可用轨道在舞台上旋转。灯光设计则以黑白灰为主,演员服装和舞美无缝对接,历史感和厚重感并重。

歌唱家王丽达、杨小勇、王传亮、张卓、金郑建等受邀担纲主演。自2018年12月首演以来,《沂蒙山》已在全国各地演出74场,并在今年8月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新闻推荐

《住宿和餐饮行业企业安全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审查会召开

本报10月31日讯(通讯员王贵新)日前,受省市场监管局委托,省应急厅在泰安市组织召开了由泰安市山东安若泰平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