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儿时那口井清澄涟漪

东昌时讯 2019-10-29 08:02 大字

山东聊城清澄涟漪

假期难得闲下心志,读了一篇和井有关的美文,我便忆起了儿时村口那眼井。

一说起井,大家都会随口说出吃水不忘挖井人、井水不犯河水、坐井观天、落井下石等成语和故事。我儿时那口井,也承载了父老乡亲们的祥和、欢乐、苦累和辛酸。

水是生命之源,那口井自然也成了全村人的圣物。井的位置很有讲究的,出于安全、卫生的考虑,其一般地势较高,比较空旷,便于人畜展开作业。离水源不远,且附近树木繁茂,用专业点的词叫涵养水源。至于其它风水之类的说道,我就不太懂了。我村的井就在村西口,附近有个大湾,湾四周岸堤上一排排葱郁的大柳树。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现在及今后的孩童和年轻人,对井的感性认知恐怕愈来愈远、愈来愈淡了,不像我们头脑中刻有那么深的印记。

那时的井水清醇甘冽,口感很好,尤其夏天打上一桶,舀上一瓢,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下去,那叫个痛快冰爽,真是久旱逢甘霖的感觉,用冰镇来形容毫不为过。那时候地下水位高,生态好,自然和谐得好,与现在地下水资源日趋匮乏的趋势,以至不少人反而以能喝上深井水而庆幸和炫耀,形成鲜明对照。

老家的夏天很顽劣,让人窒息般闷热。扇死不如自来风,每天中午或晚上湾畔大柳树下,便聚集起男女老少,大家聊着家常,有说有笑,还有几个凭天赋自学成才的,吹着笛子、口琴,拉着京胡,虽偶有跑调,也算地道的原声态了。比较要好的叔婶聊着聊便跑偏了题,说到恢谐处彼此畅快地笑着。我们这些孩子当时懵懵懂懂,似懂非懂,也跟着起哄便是了。

那时农村人的一项生活基本功便是挑水,因耗费体力大,那自然是男人们的活路了。当然,摊上懒散的男人或农忙,女人们也得挑。一只扁担,一根井绳,两只铁桶或木桶。打水挑水都得用巧劲儿,打水时把桶下到井中水面,左右摆上几下,往下一松,桶口扎到水里,就打满了。往上提水靠腰劲儿,一口气儿连贯动作到井口,越慢越吃力,甚至还有危险。摆桶必须掌握力度和幅度,开始小角度轻摆,逐渐加大,摆到九十度以上时往下一送,一步到位。角度小了打不上水,角度过大了容易掉桶,还得用木棍或竹杆捞水桶。挑水必须步幅步频均匀,得颤起来,以达到省力省功的效果,不会跳的用蛮劲会废扁担的。

挑水还是小辈儿尽孝的缩影,“挑水搭担”说得就是这个事儿。年轻人早上第一件事儿便是到老人家里溜一圈儿,看看缸或瓮是否短水了,便开始先老人后自家挑水。当然,也有子女不孝或扯皮的,花甲之年还得自己挑水。

印象中我十三岁便开始挑水了,头几次都是父亲教我打水,挑起后父亲在后面拿着井绳跟着我,村里人夸着,父亲应着笑着,回到家祖母更是高兴得一通神赞。

那口井也有痛苦的记忆。跳井,是那个时候的人轻生、明冤或搏得某个筹码的行为。两口子吵架或抬杠到剧烈之处,妇人便往井口跑,以示不平和要挟。有真壮烈想死的头朝下跳,也有假跳的头朝上,更有搞笑的手扒住井沿不敢跳,哭喊着等众人来了才跳,甚至干脆不跳,给个台阶顺势被拽上来的。我后来才明白,这一切的根儿在“穷”。要是现在的人,是匪夷所思甚或好笑了。因为生活富有了,保障好了,思想和理念开放了,文明提升了,矛盾自然少了,和谐自然多了。再上升高度,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之类的理论了。

伴随着千年的晨曦,村里的井先后退出了历史舞台,被改革发展的大潮埋藏填平,代之以压水井,自来水。到现在农村基本普及自来水,许多农户也喝上纯净水或矿物质水,享受到了城镇化、新农村和保护水资源带来的红利。

随着一口口水井被封存,我儿时村里那口井留下的印迹也愈发厚重和深沉……想着念着,我顺便接了杯纯净水,泡一杯茶茗,默念着:好好珍惜当下,为明天播种更加美好的故事。

新闻推荐

山东 发放加载残疾人证功能的社保卡

本报讯(记者丛民)日前,山东举行了加载残疾人证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发卡仪式。此卡可使残疾人更快捷地办理各项人社和残联的业务...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