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黄海之滨崛起世界级“绿色钢城” —岚山区15年跨越发展回顾

大众日报 2019-10-16 09:40 大字

□丁兆霞 安钊

2004年9月,临海靠港的岚山正式设区,成为共和国最年轻的行政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日照建市30年,亦是她15周岁的生日。

15岁,倘若是人,不过“束发”“豆蔻”之年。但年龄上尚显稚嫩的岚山,却用15年,跑出了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发展“加速度”——

随着目标定位从“跨入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到“跻身全省三十强、冲刺全国百强”,再到建设“黄海明珠、钢铁新城”,岚山区地区生产总值较15年前已经增长了9.14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6.14倍,港口吞吐量增长了16.94倍,已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

去年,这个从“小渔村”化身而来的“黄海明珠 钢铁新城”,已成功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91位、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第55位、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第69位、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第94位。今年,岚山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排名第89位,较去年又提升两个位次。

筑起营商环境新高地

守着港口资源,守着产业优势,年轻的岚山深知,还有太多的潜能需要挖掘、需要激发。而营商环境,作为城市的软环境,同样也是核心竞争力!

如何以最优营商环境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投资客?

设区之初,岚山在区直、乡镇直机构设置、管理模式、考核监督等方方面面,遵循“效率政府”原则,除法律规定必设的外,能兼的兼、能合的合、该撤的撤,高标准完善了政府机构设置。

15年来,陆续开展了“跻身三十强、我能干什么”解放思想大讨论,积极推行“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审批服务新机制,深入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认真落实“善谋划、敢担当、快作为”作风建设主题活动,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建立行政效能评价通报等制度,努力打造群众满意软环境品牌。

15年来,岚山全面提速行政效能,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取消行政权力事项91项,对57项中介服务项目实行清单管理。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梳理公布“一次办好”“全区通办”事项1251项,113项实现“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不动产登记4个工作日内即可办结;企业开办仅需3个工作日,新增市场主体5010家、增长10.8%;组建了行政审批服务局,设立多图联审中心,社会投资建设项目纯审批时间同比压减近四分之一;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1169项公共服务事项网上运行;打造规范化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处,设立代办点455个,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活血化瘀挖潜力,好作风催生强动力。2018年岚山经济开发区入选第三批省级园区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首次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20强。

海州湾畔巨港出

港口,对岚山意味着什么?

因港而立、因港而兴,港口是岚山最核心的资源。

设区15年来,岚山历届班子对这一认识有着惊人的统一:仅2004年,岚山港区就完成港口建设投资5.32亿元,规模是1977年建港以来27年的总和;2007年1月,岚山设区之后召开的首次党代会上,“港口带动”战略改为“港口立区”,并一跃成为岚山的第一发展战略。2012年,设区后的第二次党代会上,又提出:“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港口立区,聚力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综合性亿吨强港。”2017年,设区后的第三次党代会上,新一届区委、区政府也明确提出:“高水平规划建设港航服务业集聚区和大宗散货贸易基地,推动岚山港群由亿吨大港向亿吨强港迈进。”

15年来,被提到“战略资源”核心位置的岚山港,在岚山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厚爱”中跨越发展——

港口岸线达到12.8公里,纵向推进7公里,形成了以岚山港区、童海港、岚北港区、岚桥港、钢铁港区为主导的港口集群,拥有万吨以上泊位22个,其中30万吨级泊位4个,年吞吐能力达1.92亿吨,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通航。

港,并非孤立的港。岚山区委书记来风华说,要增强经略海洋意识,做好“港产城海”融合文章,推动海洋经济走向深蓝。

为把港口的资源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岚山区突出抓好港口沿线集疏运体系规划以及岚罗高速、220省道西延、342省道改移升级、厦门路北延和日兰高速龙山连接线等工程建设,全力服务青日连铁路、鲁南快速铁路、巨岚铁路等重点工程,打造更加快速便捷的现代交通体系,建成区域性航运物流枢纽。

如今,岚山城区距日照机场仅有半小时车程,青日连铁路、沈海高速、坪岚铁路和年底即将通车的鲁南高铁、岚罗高速等重大基础设施纵贯南北、畅通东西,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如今的岚山,是“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鲁南经济带最便捷的出海口和对外开放窗口,是发展临港工业、商贸物流的理想之地。

临港产业展翅而起

金秋十月,日照钢铁集团第5条ESP生产线的厂房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不久,这里将诞生世界上长度最短的热轧钢卷生产线。

全球6条ESP生产线投产,日钢就有其5。ESP有什么奥妙?与普通钢材生产线动辄上千米不同,ESP轧线长度仅为180米,占地面积只有传统热轧生产线的三分之一;板材厚度仅有0.6毫米,比其他企业产品要薄一半多;上千摄氏度的钢水直接通过一台连铸连轧机就能生产出热轧钢卷,效率提升50%,能耗降低70%,碳排放减少30%。

与岚山区几乎同岁的岚山本土企业——日照钢铁,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全国钢铁企业竞争力极强第一梯队企业。至2018年底,日钢集团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5984亿元,上缴税金571亿元(含海关税292亿元)。

十几年后的今天,在全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中,又一家大型钢企在岚山应运而生——2013年6月28日,山钢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在岚山区正式开工;2017年12月,一期一步建成投产。按照《山东省先进钢铁制造产业基地发展规划(2018—2025年)》,未来,山东一半的钢铁产能将布局在岚山,“钢铁新城”实至名归。

关于钢铁,更多的交响将在这片土地奏起。今年8月31日,在岚山经济开发区钢铁配套产业园龙王河以北区域,数十台挖掘机同时开工清理现场——总投资25亿元的上海通用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岚山焊接机器人及焊接材料的研发与制造项目落户岚山。

一年后,这里将崛起一个“吃钢嚼铁”的高端装备制造巨兽:按照规划,焊接机器人及焊接材料研发与制造项目年消耗钢材可达55万吨,年制造焊接机器人5000台,实现产值40亿元。这意味着今后岚山每生产出40吨钢铁,就有1吨成为通用重工集团制造焊接机器人的原材料。

昂起山钢日照基地、日照钢铁的龙头,摆出以宝华新材料等项目为配套的“吃钢嚼铁”龙身,2018年,这片黄海滩头的热土上,孕育了突破1000亿元的钢铁产业产值。这也是日照市首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依托临海靠港的优势,岚山区规划了100平方公里的临港产业基地,钢铁及配套、石化、木材加工、海洋食品药品、临港物流、高端装备制造六大临港产业正强势崛起。如今,油气储运加工能力4000万吨,木材进口加工能力770万立方米,已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油气储运加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木材进口加工集散地。

新闻推荐

法律援助送到家“零距离”服务暖人心

法律援助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