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产业品牌建设正当时
□洪斌
品牌是到达消费者心灵的通行证,是社会公众对该区域核心价值的总体认知。
“齐鲁粮油”——山东粮食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共品牌,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粮食产业发展的70年,山东和全国一样,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粮食发展道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经过长时期的统购统销、计划管控发展阶段,直到2004年,国务院才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
到目前粮食流通已基本实现了市场化的改革目标。但同其他产业一样,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国际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粮食产业面临着结构性调整、释放产业活力等命题。2016年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样适用粮食产业,这意味着中国已经从吃饱向吃好阶段过渡,由农业增产导向转向以提升质量为导向。特别是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为“农业质量年”,提出推动农业尽快由总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为山东粮食产业的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纲领性指南。
山东作为全国13个粮食生产省之一,拥有粮食产业化发展起步早、门类比较齐全、基础厚实的既有优势。2018年纳入统计范围的粮油加工企业工业生产总值达到4016亿元,首次突破4000亿元,创造新的历史纪录,再次在全国拔得头筹。山东粮食产业具备品牌化发展的基础条件,理应在粮食产业竞争格局中大有作为,培植自己的知名品牌,参与粮食产业国际大循环。
山东要迈向粮食产业强省,落实新旧动能转换,必须打破“两端散,中间小”粮食产业结构性矛盾。目前,小农户数量依旧是农业经营主体的大多数,需提高产业链各环节联系度,构建自己的产业链生态,向深加工和销售高附加值端挺进。特别是政府部门需要主导建设现代化粮食流通体系,依靠发达的交通网络和区位优势,打通“最后一公里”,借助互联网,打造“好粮有网”智慧交易平台,在国内粮食产业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
区域公共品牌是产业集群发展的结果。有了公共品牌,将有利于整合产业集群,以省级公共品牌为统领,建设一批区域品牌和特色产品,构建品牌梯队,提高山东粮油产品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美誉度和核心竞争力。
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方产业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根植于地方名优产品,具备浓郁的地方特色,是产业分工的需要。品牌构建要建立在产业基础上,尊重市场规律,遵循产业要素的内在机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血有肉有精神的区域品牌,人为拔高无异于空中楼阁,难以持续。
区域公共品牌往往深植于悠久的人文历史,这是长久的文化积淀形成的消费者对区域风土人情的认同。山东文化底蕴丰厚,人文特征鲜明,实在与豪放成为地域标签,具有先天的好感度。一句“道不尽齐鲁粮油好”,清脆、响亮,社会认知度高,进而成就了品牌的商业价值。政府和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加强诚信建设,在市场规则的框架下,强化契约精神,用诚信和汗水擦亮“齐鲁粮油”品牌,将几千年的农耕文明发扬光大,构筑“齐鲁粮油”核心竞争力,推动山东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朱文龙景区考虑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是景区管理者也要明白,仅靠“名声”“牌子”就想忽悠游客、捞金...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