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荆斩棘 胃你守护
科室合影迟莉丽教授女报记者 孙墨琦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增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摄入混杂、三餐不准时等问题,出现胃肠不适等表现,正如俗话所说“十人九胃”,但是很多人对胃肠道疾病存在误解,认为是小病,随便吃点药就可以,往往延误了诊治,而且对中医深存误解,认为是“慢郎中”。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气机升降之枢纽、五脏之本,故被称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百病皆因脾胃衰而生也”,脾胃功能旺盛,则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强调了调理脾胃在疾病治疗和养生中的重要性,故脾胃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
山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建科57年,从传统中医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形成了一系列中医脾胃病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卓有特色的治疗方案,为广大脾胃疾病患者守护健康。
望闻问切的2.0时代
到脾胃病科就诊的患者很多是因为胃痛难忍、烧心反酸、不能吃饭、上吐下泻……自己到药店、网上买药吃了不管用才来医院就诊的。如今网络发达,大家常借助网络途径自行诊病,认为小毛病不需求医,这样不但发现不了症结,还容易耽误诊治。
山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迟莉丽教授强调,很多患者认为脾胃科只是单纯治疗胃的疾病,其实这是一个误解,中医的脾胃病范畴很广泛,要了解中医脾胃病的内涵,迟莉丽教授认为首先要理清中医“脾胃”的概念。
虽然中医和西医中都有“脾”、“胃”这两个名称,但中西医对其认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解剖方面,中西医对脾胃形态大小的描述大致相同。在归属方面,对于胃的归属,中西医认识较为统一,都认为是消化器官;关对于脾的归属,中医将脾列入消化、运输营养的功能系统,但西医则将脾列入淋巴和造血系统。
所以说中医的脾胃是一个功能性概念,概括了人体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营养代谢,承载了整个西医消化系统的功能,故用“后天之本”强调其重要地位。中医的脾胃病包含了西医解剖食管、胃、大小肠及胆、胰消化系统的疾病,并与肝脏密切相关。
如今,科室融合中西医优势,协同发展,将中医特色发扬光大。迟莉丽介绍,现代中医将传统“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了延伸,极大地扩展了疾病的诊治范围,如今的“四诊”法已经进入到了2.0时代,所谓2.0时代正是指现代中医人,不仅仅局限于“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传统诊病模式,而且借助现代医学的技术手段,如B超、胃肠镜、CT等来扩大中医“四诊”的范围。
病人前来就诊以后,首先通过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及西医的“视触叩听”体格检查,必要时借助现代医学诊断方法,以扩大“望诊”的范畴、丰富“望诊”的内容,为实现疾病的精准辨证用药提供了有力支撑。作为综合三甲中医院,科室始终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同时不断融合现代医学的先进手段,中西医优势互补,实现1 + 1>2的效果。
目前,科室拥有国际先进的奥林巴斯290和PENTAX OE电子胃、肠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并配备德国爱尔博的海博刀系统、奥林巴斯Dual刀、IT 刀、电热止血钳、COOK穿刺针等诊疗系统。同时拥有高分辨率胃肠动力检测(食管测压、直肠肛门测压)系统、碳1 3呼气检测仪等先进诊疗设备,能够开展内镜下息肉高频电切术、经内镜碎石(胃石)术、经内镜鼻空肠管置入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治疗、食管狭窄扩张术、食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内镜经粘膜下遂道肿瘤切除术(STER)、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技术等多种先进诊疗技术。同时可以针对存在食管反流、吞咽困难和便秘的患者进行食管测压、肛门直肠测压以了解其动力情况。
中医辨证选方,着眼于病机
患胃病已8年多的张阿姨久病成医,平时家人有点肠胃不适,她就自己推荐“药方”。听闻老友最近查出萎缩性胃炎,和自己一样的诊断,就将自己的“特效方”推荐给了好友,但是老友吃了一个月也不见好转。
同样的诊断,为什么吃了药会不见效?迟莉丽指出,这便是中医诊疗的魅力所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诊疗就要讲求个体化辨证施治。她强调中医辨证很关键,同样是胃炎,也分很多不同的情况,在辨病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辨证,同一种疾病有不同的证型,例如有的患者怕冷,一吃凉的就会出现胃痛。有的患者不怕生冷,但是口气重、舌苔厚腻,有胃热。有的患者一生气就会胃痛,与情绪相关……这种情况下用药就会不同,这就是同病异治。张阿姨的例子正反映了同病异治,同样是萎缩性胃炎,但是临床表现不同,也就是证型不同,所以治疗方药也不同。
而异病同治也是如此,例如一位胃炎患者和一位胃溃疡患者,虽然诊断不同,但是都有怕凉、乏力困倦、大便不成形等表现,那么这两位患者在中医辨证上都属于脾胃虚寒,治疗上主方基本是一样的,都可以采用小建中汤加减,但是用药在辨证的基础上,再进行微调,比如针对胃炎患者的消化不良,可以加入砂仁、麦芽等理气消胀的药物,针对胃溃疡患者可以加入乌贼骨、浙贝等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
很多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往往只能通过症状来反映,患者自认为的胃痛其实是上腹痛,而上腹痛的病因有很多种,可能是胃的问题,也可能是胆囊、胰腺的问题,有可能是器质性疾病,比如胃溃疡,也有可能是功能性病变,比如功能性消化不良。即便是确定为胃炎,还要分为萎缩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等。相反,胃炎、胃溃疡、肿瘤等不同疾病都可以表现为胃痛,所以切不可自行乱用药。
科室不仅在遣方用药上下功夫,在治疗方法上也深入挖掘,尽现中医特色,开展了艾灸、穴位贴敷、耳针、中药封包、中药直肠滴注等多种中医外治疗法,开创了脾胃病“内病外治、内服外治相结合”、“经方与中医外治疗法结合”的防治体系,广泛应用到脾胃病科疾病的治疗中,尤其对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极为显著。
结合脾胃病科慢性及功能性疾病多的特点,科室团队注重中医思维的培养,深刻理解病机的发展变化,发掘张仲景经方在脾胃病防治中的应用,并根据临床实际,多个经方联合应用,对脾胃病系统相关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疗效提高极大。思虑过度易伤脾,情志不畅会导致肝脾不调,肝胃不和,影响脾胃的功能,出现一系列消化系统症状,科室同时注重采用疏肝理气、宁心安神的中药通过调理情志来治疗脾胃系统疾病。
传承发展让科室更优秀
提及中西医协同发展,迟莉丽可以称得上是最有发言权的代表。本科学习西医的她,在研究生、博士期间对中医进行了系统而完善的学习和深造后,中西医融会贯通,成为一名优秀的复合型专家,担任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隗继武传承工作室负责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让她将中西医结合发扬光大,不断带领科室发展。
迟莉丽介绍,科室成立于1962年,是山东省较早成立的内科专科之一,在王文正、隗继武、路广晁、尹常健等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从传统中医理论出发,不断融合现代医学诊疗技术,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始终主张“七结合”的原则,即宏观与微观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辨证与辨病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治病与调心结合、防病与治病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中医药防治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多个稳定而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相关课题立项研究不断深化,论文及学术著作水平不断提高。上消化道出血大出血(包括静脉曲张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肝硬化失代偿期、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等急危重症,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规范诊断治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做到优势互补,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脾胃病的院内自制药胃舒颗粒、胃康舒胶囊、灵菇合剂、排毒减肥片受到了广大同行的认可和患者的青睐。
新闻推荐
张运:49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我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国际上首先建立了多普勒超声定量诊断瓣...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