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 文物专家现场鉴宝宋代匣钵被“正名”
半岛记者刘红
在第八届文博会A2馆,鉴宝活动日前火热开场,6位文物专家现场坐镇,不少人带着自己的“宝贝”来到现场,请专家为他们鉴别真伪。在这近百件“宝贝”中,有宋代早期的匣钵,也有汉代的青铜剑、清代晚期的民窑青花磁盘和明代的崇祯通宝。
21日上午活动一开始,樊女士就带来了一件匣钵。樊女士告诉记者,这是一位朋友从外地购买并送给她的,虽然那位朋友告诉她这是一件宋代的物件,但是自己不怎么相信,所以很想让专家给鉴定一下这件匣钵的年代以及其背后隐藏的故事。
陶瓷鉴定专家、山东力明文博学院院长、济南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陈玉泉在仔细鉴别之后表示,这件匣钵大概是宋代早期的民窑产品。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和污损,工匠们会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匣钵中焙烧。使用匣钵烧制陶瓷器,不仅可提高装烧量、制品不致粘结、提高成品率,而且匣钵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可保证陶瓷质量。这件匣钵从里面残存的瓷器看出,是一件烧制青白釉的匣钵,属于民窑的匣钵。由于烧宋代的烧制技术没有那么完美,这件匣钵就是因为没有烧制好,瓷器粘在了匣钵中。从器型上看,应该是一个青白釉的茶盏。
樊女士在听完专家的意见以后说,这次鉴定算是给这个匣钵“正了名”,虽然专家说这类匣钵存世量不少,但也是个老物件很值得珍惜,以后她要用这件匣钵来插花或者养菖蒲,增加自己生活的情趣。
在鉴定活动中,也出现了不少现代工艺品,有些甚至是“一眼假”的假古董。文物专家在现场呼吁,收藏其实是一件非常具有专业性的活动,需要有丰富的文物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切记不要抱着“捡漏”的心理。现在有不少收藏者是看到有人“捡漏”之后一夜暴富才开始收藏,这样的想法非常不可取。
新闻推荐
21日,第八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进入第三个展出日,恰逢周末,现场已是人山人海。本届文博会有看头、有玩头,在展馆北侧...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