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谈恋爱吗,不结婚的那种?

济南日报 2019-08-26 11:13 大字

□本报记者 李雪萌

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近日发布一份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结婚率为7.3‰,创下10年来新低。而且经济越发达地区的结婚率越低,去年结婚率最低的上海只有4.4‰,山东排在浙、广、京、津之后的倒数第六。目前中国有超过2亿单身成年人,其中包括超过7700万独居成年人。

佳偶天成、宜室宜家,珠联璧合、凤凰于飞,历来是人们对生活最美好的期待与祝愿,为什么越来越变了样?但人们并不是今天才不愿意结婚,在“一意孤行”方面,早已有人意志坚决。结婚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不结婚的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

越牛的人,越不需要婚姻?

回顾简短的历史,从来都不缺那些不走寻常路的人,他们跳出婚姻家庭的平凡人生,在崇高的精神境界冷眼睥睨着循规蹈矩的庸俗生活。

这是一组闪耀着光环的名字:柏拉图、达·芬奇、牛顿、伏尔泰、贝多芬、简·奥斯汀、诺贝尔、梵高……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终其一生都未曾结婚。

这些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充满故事,拍电视剧都能超过50集。柏拉图不用多说了,著名的精神恋爱的创始人,自然不需要现实的婚姻。他认为人们生前和死后都在最真实的观念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合体的完整的人,只是到了这世界分裂为二。所以人们总觉得若有所失,企图找回自己的“另一半”。这是对爱情多么浪漫的表达,然而找到另一半之后呢?并不是结婚,是对真实和美德进行共同的精神追求。爱情是自由完美的,婚姻并不是。值得一提的是,柏拉图活到了80岁。

行走在人间的“百科全会”达·芬奇,是绘画、音乐、医学、物理、天文、气象、机械、地理等等无所不知的“史上第一全能王”。他认为人一天只睡一个半小时就能保证充足的精神和正常的身体代谢。剩下的时间用来干什么呢?显然并不包括恋爱结婚生孩子。他领先时代百余年就设计了飞行器、机器人、纺织机、自动变速箱、挖掘机……天才很忙,结婚这种小事就不要麻烦他了!

通常看来,结婚的原因都是相似的,不结婚的原因却各有各的不同:音乐家贝多芬、舒伯特都是因为比较穷;诺贝尔据说是因为终生怀念初恋女友;牛顿事务太多(科研、炼金以及跟莱布尼茨吵架);卡文迪许性格太内向;简·奥斯汀没有遇到对的人;当然还有人因为其自身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比如图灵……

平凡的人往往很容易遵循常规的生活轨迹度过一生,越是出色的人越易于不选择婚姻(也可以认为是他们不被婚姻所选择)。大概对他们来说,想要找到一个智商匹配的对象,比较困难。

美剧《生活大爆炸》第五季最后一集中,在好友霍华德与伯纳黛特的婚礼上,谢尔顿发表了一小段被网友们称作“Sheldon说过最感人的话”:

“人穷尽一生追求另一个人类共度一生的事,我一直无法理解。

或许我自己太有意思,无需他人陪伴。

所以,我祝你们在对方身上得到的快乐,与给我自己的一样多。”

那些不同领域的大咖们,自己已经能够给予自己美好的生活,婚姻这种东西,有和没有都无所谓,没有的话可能更好。

“人生只有两件坏事——衰老和结婚”

“不婚族”人群里,还有一面旗帜——大哲学家康德。康德具备一桩婚姻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有钱、有时间、有社会名望、有倾慕自己的女学生,但他从未想过结婚。他曾说:“有三件东西有助于缓解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笑。”注意,不包括爱情。显然,他认为爱情属于生命的辛劳,而非享受。那时的欧洲哲学大师流行独身,笛卡尔、帕斯卡尔、斯宾诺沙、霍布斯、洛克、休谟、叔本华、尼采和齐克果,均是终身不娶。

作为哲学家,康德不结婚,经过深思熟虑并有着完备的哲学理论做支持。他曾说,人生只有两件坏事——衰老和结婚。74岁时,他写道:“未婚(或者很早丧偶)的人比已婚者更易长葆青春,而这也很可能是长寿的原因。”他还曾说:“当我需要女人时,我养不起她们;当我养得起时,我不需要了。”

康德生活刻板而有规律,一生都没有离开过生活的小镇。诗人海涅说过:“康德的生平履历很难描写,因为他既没有生活过,也没有经历什么。”在大部分人眼中,没有过爱情与婚姻的生活,大概终究是一种遗憾!

1804年2月12日,长期卧床的康德到了弥留之际。据说,当时学生们环绕病床,其中一位出主意把老师的著名作品——“三大批判”搬到床头,希望老师在皇皇巨著的簇拥之下自豪地辞别人世。看着自己毕生的心血结晶,康德忽然叹息道:“如果把这三本书换成个小孩子,该有多好!”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不婚的大哲学家是否有一丝遗憾或者悔意?谁也不知道。

然而还有一种坚定的不婚者,将爱情与婚姻截然对立,并且坚决不后悔。

萨特与波伏瓦,一对势均力敌的思想家与哲学家,经历了各种惊世骇俗的感情,互相陪伴了近50年,没有结婚,也没有子女。

萨特早就决意不结婚、不过安定的生活,也对财产不感兴趣。波伏瓦倡导女权,不愿因婚姻成为男性的附庸。二人1929年相遇,很快签订了一份恋爱协议:双方保持恋爱关系,但同时保持各自独立,不同居,承担“双方不应互相欺骗,而且不应互相隐瞒”的责任。他们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人,后来的生活中,他们又签署过“三重奏”的协议,甚至实际上还有过“四重奏”的生活,以各种方式挑战世人的伦理观。

1980年,萨特因肺气肿去世。六年后波伏瓦也走到生命尽头。他们的关系几乎是前无古人的、独创的,完全不受世俗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他们是恋人、是朋友,也是战友。相伴一生,却又各自享有自己身体和灵魂的自由。“整整一个时代都在谈论这对恋人,他们给这半个世纪留下了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生存哲学。”不是不婚,时候未到?

国人结婚率持续走低的新闻登上热搜后,有人在调侃:“说的就是我本人”“养自己都费劲,还结婚?”;也有人从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社会心理等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严肃分析;同时还有人说不婚主义只盛行在网络上,现实中真不结婚的是极少数。

“不婚族”是否渐成社会风气先不必说,环顾四周,晚婚的人的确越来越多。对于婚姻的回避,网友们给出了各种各样解释:

“没有信心去维持一段稳定的婚姻关系”“穷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我还年轻,有比婚姻更重要的事情需要我去做”“结婚要买房、买车,先脱贫、再脱单”“结婚日子倒是定好了,就是还没找到人”……

专家说,无论何种原因,人们对于结婚生子不再着急,甚至不再将其作为人生的必然选项。“早婚早育、多子多福、传宗接代的传统婚育观念已经成为历史。个人主义的婚育观正在取代旧有的家族主义婚育观。”

虽然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但婚姻终究是人类自身生产与延续的根本。恩格斯都说了,个体婚制是伟大的历史的进步,是文明社会的细胞形态。

表面上的结婚率走低,只是在某个具体的时间段里的简单比较。上一代人25岁的时候,远没有这一代人25岁时考虑得更多、面临的社会更复杂、选择也更多。有网友说:我们不是不想结婚,而是在通往幸福的路上多耽误了些时间。

影片《和莎莫的500天》中,不相信爱情的莎莫从没想过要结婚,秉信“世界根本没有爱情,那根本就是幻想”。然而真正的爱情到来的时候,“不婚”的她迅速戴上了幸福的婚戒,“不想当任何人的女友,结果现在成了某人的太太。”

对于“不婚”的人群来说,并没有多少人执意要万水千山独行,只是暂时还没具备条件,无论是经济上、个人成长上还是情感方面。今天的人们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谢尔顿最终也跟艾米走进了教堂,毕竟那是大多数人一生中的高光时刻。

西湖畔有一座月老祠,有一副著名的对联: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祝大家爱情美满、婚姻幸福,不错过姻缘。

新闻推荐

山东将对五大领域开展价格整治 严查哄抬药品价格等行为

《大众日报》消息为充分发挥价格监管职能对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作用,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企业最关切的价格和乱收费...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