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之地微信群
□赵以朴
如今,手机不能离身,微信无可替代。名目繁多的微信群收纳了各色人等,什么同学、同事、同乡、同宗,什么朋友、战友、校友、驴友、摄友、病友、跑友、健友,什么学生家长、媒体撰稿人、购物网买家、退休夕阳红、甚至自家兄弟姐妹……不一而足,应有尽有。滚雪球,人越来越多,吹泡泡,群越来越大。大家尽享现代科技之便,动动手指,图文信息、音视频资料瞬间传遍天下。有人不仅入群,还牵头建群,当群主,没日没夜地群聊、私聊、转帖子、发信息,忙得不可开交。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微信群已成是非之地,矛盾频发,冲突不断,入群的快乐很快就被烦恼所取代,继而是挥之不去的愤懑和耗神烦心的耿耿于怀。
也难怪,这些出身、文化、收入、经历、性格不同,人生观、价值观、审美情趣各异的人能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吗?各自的发声,或直白、或隐晦、或火爆、或内敛、或粗野、或文雅,能互相认同吗?有人忠厚,转帖温和,以养生保健、四时美景为主;有人追星,爱转真假趣闻、明星八卦、名人轶事;有人好炫耀,不停地晒娃、晒美食、晒美景、晒美人、晒豪宅、晒名牌……有人偏激,好翻陈年旧账,历数某某某各项错误、问题。常言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些人虽有一段相同的经历或有一个相似的身份,但本质上已分属不同阶层,三观迥异,语言、思维、行为相去甚远,在一个群里待着,迟早会出问题。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聊天多是矛盾的导火索。俩人或数人在闲聊,其他人旁听,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言不合甚至一词不当,就得罪人,以往的过节、宿怨立刻涌上心头,顿时火冒三丈,手指频点,展开还击。群里乱作一团,或好言相劝,耐心解释,或选边助阵,添油加醋,或插科打诨,指桑骂槐,或火上浇油,唯恐天下不乱……争执双方怒不可遏,谁怕谁?不吃馒头争口气,立马退群!拉黑!移出!删除!前不久,山东某地法院受理一起诉讼,一微信群成员作为原告,将群主告上法庭,并要求经济赔偿,原因是被告将原告移出了他们所在的微信群。最终,原告败诉。理由是原告在群里散布不当言论,且不听劝阻,违反了群里的相关规定,作为群主,有责任和权力将原告移出该群。
此类事情屡屡发生,见怪不怪。我琢磨,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社会有约定俗成的公序良俗,微信群也应有规矩。理出几条,提请注意。
首先,谨慎入群。志同道合、地位相似、三观相近者同入一群较合适。尽管是同学、战友、熟人,但时隔多年,变化巨大,鲜有共同之处,回忆朦胧,现实残酷,故入群不可贸然。
其次,进退自由。有人拉你,自觉合适,就可加入,可客气一声:“新来乍到,请多关照!”再添几个抱拳、微笑的表情。时间会帮你做出选择,如发现人员混杂、话题敏感、风气不正等,你可观望,也可退群——道不同不相谋,可“拜拜”一声,也可不辞而别。
再次,约法三章。群主是召集人,应与大家商量,约定几条群规。无需太复杂,也不要高标准,只要切实可行即可。专业交流的群,如摄影、书法、绘画、音乐等,以交流业务、展示作品、开展评论为主,不涉及其他,不触碰敏感话题,不传播道听途说的信息,因为网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微信”在古汉语和佛经涵义里,就是少许相信的意思。
最后,与人为善。若有意见不合,请尊重他人,勿将己见强加于人,二人可私聊,探讨、甚至争论,争取共识;尽量不要群聊,避免误会和伤害他人。若起争执,争论者宜冷处理,旁观者不要参与,如此,自然恢复平静。晚上卧床静思,何苦呢?
无规矩不成方圆。既然离不开微信,那么,趋利避害,约法三章,亡羊补牢,就很有必要。我以为,这是让是非之地减少矛盾、化解矛盾、健康运行的正确做法。
新闻推荐
山东省一系列“组合拳”,让产业工人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社会上受尊重 【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进行时】落实《方案》,制度先行
山东省总工会日前下发通知,明确今年全省选树命名50名“齐鲁工匠”,并从中择优选树命名10名“齐鲁大工匠”。这是省总推进产...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