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夯实乡村振兴的数据基础

大众日报 2019-08-14 10:04 大字

□山东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近日,山东社会科学院完成第四次全省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此次调查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抽取10个市、20个县(区)、20个乡镇、100个村庄的3000户家庭,深入了解山东省农村人力资本状况、农村居民生产经营及收入状况、农户承包地流转状况和流转意愿、农村生态环保和宜居乡村建设状况、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状况等,努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

农村老龄化形势严峻,青年人力资本外流严重,村庄发展后备力量不足;留在农村的年轻劳动力,近半希望学习掌握电子商务技术

本次农村居民受访对象中,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36.4%,高出全省城乡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这还不包括没有进入调查视野的80周岁以上老人。尽管存在调查开展时青壮年受访对象外出不在家的可能性,但无论是15个百分点的差距,还是现场调查给我们的实际感受,都表明山东农村老龄化程度严重,形势严峻。

农村学生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后,返回村庄就业的人数极少。受访的100个村庄,每村平均外来流入人口只占全村总人口的1.5%,平均每村近两年回流的外出务工人员只占全村总人口的1.4%,两者相加也不足3%。农村青年人力资本流失严重,村庄发展后备力量不足。

从教育程度看,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占到七成;高中毕业占9.8%;技校(职高)、大专(高职)和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比均很低,界于1%-2%之间。农业生产主体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难以适应乡村振兴对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要求。

农村劳动力的生产经营活动,仍以粮食作物种植和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年收入差异极大,如粮食作物种植平均年收入为4740元,而农村电子商务平均年收入高达32746元,是前者的近7倍。

数据分析显示,大约1/3的农村劳动力没有掌握任何技能。在希望学习的技能方面,选择最多的是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分别有16.8%和11.5%的人表示想学习和掌握这两种技术。不同年龄人群学习电子商务技术的意愿有较大差异。在46岁到60岁年龄组和61岁及以上年龄组,仅有9.2%和3.5%的人表示想学习电子商务技术;在30岁及以下年龄组中,该比例上升至48.5%。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技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标志性技术进步和创新手段,对农村年轻劳动力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担心流转后生活缺少保障,是农民不愿意流转土地的主要原因。应构建土地流转与农民社保相结合的机制,解除其后顾之忧

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调查显示,参加土地流转的农户占比41%,流转去向最多的是流向“本村农户”,流转年限占比最多的是1年期,流转后仍然用于种植传统粮食作物的占四成。

目前还没有进行土地流转的家庭户中,“愿意流转”和“不愿意流转”的基本上各占一半。不愿意土地流转的原因,有一半多的人是担心土地流转后生活缺少保障。

基于对土地流转状况及流转意愿的分析,我们认为,山东省适度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需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点:政府应尽快完善土地流转的政策激励机制,如构建土地流转与农民社保相结合的机制,解除农民土地流转的后顾之忧;应由市场主导,建立全覆盖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打造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和交易平台,为农民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服务和交易方便;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大对规模生产经营的补贴扶持力度,提高个人或企业承包土地从事农业规模经营的积极性。

对农村宅基地闲置状况及退出意愿的调查显示,23%的家庭拥有两处及以上宅基地住房,农村宅基地住房的实际闲置率为15%,空闲住房用于出租和生产经营的只占一成。在宅基地住房的退出意愿方面,“愿意退出”和“不愿意退出”的基本上各占一半。愿意退出者主要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居住条件或更高的福利待遇,不愿意退出者情况各异:担心宅基地补偿政策不合理而导致现有居住水平下降的占32.6%,居第一位;居第二位的是担心上楼或集中居住不方便、种田不方便,占27.5%;居第三位的是对原住宅有感情不愿意搬迁,占21.7%;居第四位的是担心进城后就业得不到保障、养老保险水平低、住房成本高,占18.3%。城镇工作和生活越不稳定,其退出宅基地的积极性越低。

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客观基础和必要性。山东省应积极探索将农村闲置宅基地利用,与为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提供充足空间、保障农民新增建房用地需求、村庄布局调整、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等密切结合,统筹推进。宅基地闲置利用改革,要充分尊重各地乡村实际和群众意愿,稳慎推进;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不应简单地在农村宅基地退出整治之后,将建设用地指标交易给城市,而应当建立乡村建设用地指标最低限额留存制度;应避免过于强调节约集约使用,以及过于强调宅基地权利人当下经济利益实现的倾向。

以百姓接受和欢迎的方式,抓好移风易俗工作。看病自付费用太高等,是农村居民认为最需要优先解决的医疗保障问题

当前农村各类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调研中,71.4%的农村居民认为其所在村庄墓地散乱、缺少公墓;76.2%的人身边存在高额彩礼;认为存在婚礼铺张浪费、丧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不文明现象的比例,也比较高。

各级党委政府应下大力气,继续抓好移风易俗工作。一是政府提供惠及全体所在地居民的婚丧嫁娶基本公共服务,以百姓接受和欢迎的方式,满足群众基本的婚丧嫁娶需求。二要注重文化引领,积极引导群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节办、厚养薄葬,杜绝铺张浪费,破除封建迷信,摒弃婚丧陋习,营造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此,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示范带头作用,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由党员干部带头破除陈规,践行文明生活方式。三要挖掘传统乡风民约文化中的内生动力,将其与当代价值观相融合,发挥叠加功效。

在医疗卫生领域需优先解决的问题中,47.4%的人认为是看病自付费用太高,45.4%的人认为是“城乡资源分配不均衡,好医院和好医生都在城里”。此外,重大疾病家庭负担过重及医保用药范围过窄,也受到较多关注。

调查发现,有12.3%受访者表示,目前因医疗保健开销过大而借债,平均负债为21919.7元。农村地区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状况较好,整体参保率达到94.7%,但商业保险的普及率较低,参加商业医疗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比例均小于10%。

村干部年龄整体偏大、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带富致富能力弱、待遇低压力大等,是乡村组织振兴亟待解决的问题

受访村干部,平均年龄为53岁,41—60岁的村干部占72%,61岁及以上村干部占20%。从文化程度看,仅有11%的村干部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教育。这导致一些基层党组织,带富致富能力不强。此外,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收入低、差距大。调查显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年均职务收入分别为19714元和8108元,村党支部书记的年均收入是村民年均收入的1.84倍,低于省定标准(达到村民年均收入的2倍)。村委会主任的年均收入占村党支部书记年均收入的41.1%,也低于省定标准(达到党支部书记年均收入的70%)。最后,55%的村干部反映村务工作比较繁重,部分村干部在主观上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

打造过硬干部队伍,需要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鼓励和引导优秀干部到农村建功立业;严格落实村干部工资待遇,建立村干部绩效考核、绩效管理与薪酬工资制度;切实防止文山会海和表格泛滥,避免简单粗暴问责,减轻村干部的精神压力。

调查发现,当前山东省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面临如下问题。一是严重缺乏经济项目和资金技术。这两类村庄分别占75%和71%,反映出山东省乡村发展对资本技术的迫切需求和进一步加快城市资本下乡、技术下乡的必要性。二是农业合作社发展缺乏人才和资金。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平台,调查发现,14%的居民参加了农业合作社,对于已参加和未来想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来说,最需要的合作伙伴是有技术的人(34.6%)和有资金的人(19%)。有41.6%的居民认为,申请发展产业所需贷款存在较大困难。三是部分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调查发现,仍有7%的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总额在3万元以下。

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亟须充分利用和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途径;探索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和运行机制;尽快建构科学、可操作的村集体经济激励机制。

新闻推荐

来看看,这两个月 果菜肉蛋价格的走势如何?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8%,环比由上月下降0.1%转为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环比由...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