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遍游海国破水天

日照日报 2019-08-03 05:39 大字

大凤

已故画家董家祥先生是个有历史眼光和历史情怀的人。他一生的傲骨和慎独精神,都很好地通过他的不同题材的系列画作展现了出来。其中,对虾就是极具代表性的题材之一。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的日照县响应国家号召,引进了三大项目,南茶北引、南竹北移、对虾养殖。这三个题材,董家祥先生都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系统的美术创作,留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文章和大批作品。针对对虾养殖,董家祥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71年至1974年,这个阶段他以对虾为描绘题材,以西画对景写生的形式,画了大批年画。当时的发展形势提出艺术要为工农兵服务、要为时代和人民群众服务,要描绘人民群众火热的生产生活场景。

1971年,董家祥先生以国画作品《对虾养殖》参加山东省国画作品观摩会,引起关注。1972年,日照县经过长期举办全县农村美术宣传辅导培训班,不仅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也由此成为当时的临沂地区的先进县。在此基础上,县文化馆组织举办了“全县业余美术辅导创作培训班(日照县首届农民画作者创作培训班)”,并邀请当时山东艺术专科学校(山东艺术学院前身)于希宁教授来日照讲课、辅导日照农民画的创作。董家祥创作了油画作品《对虾养殖》等作品。其中,这件作品入选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三十周年《临沂地区美术摄影作品选辑》。

这件作品,起了多次素描稿子,不断调整修改,极具代表性的就是这件99cm×74cm的《对虾养殖》。这是一件非常精彩的素描作品,功夫扎实,造型精准,黑白灰调子的运用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将对虾的体量感以及海水饱满的浮力和深邃感极好地表现了出来。这件作品之所以画得如此好,根本原因是董家祥先生拥有深刻的生活体验、丰富的写生经验和过人的素描功夫。这三样,缺了哪一样都不成。

1974年,日照对虾人工养殖技术大获成功,董家祥先生先后历时两年多,每天早出晚归,骑着自行车跑近30里地到石臼水产养殖所体验生活,对景写生。他还将两只对虾用福尔马林泡在玻璃瓶里,用以研究揣摩。后来,他为了避免往返途中浪费时间,干脆住到潮湿的养殖所里,扑下身子一遍遍地打草稿,修改稿子。每一件成功的作品背后都是厚厚的作品草稿和小样。就在这一年,他创作出了年画《对虾养殖获丰收》,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同年9月,他应邀出席山东人民出版社举办的全省年画创作会议。如今,那一堆堆一摞摞的作品草稿都被他的儿子董书涛细心保存、分门别类地系统整理。看着一件件浸透着当年海风的腥咸的画稿和成品,笔者内心一次次涌起崇敬的海潮,洋溢着深深的感动。

第二阶段是1985年至2004年。这近20年间,董家祥先生以传统中国画的表达形式,画了大批纯水墨对虾作品。其中,就有多卷《百虾图》。

1985年,是董家祥生命中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一年。这年8月,董家祥先生在上海中山医院手术切除右臂。术前,他画了最后一件右手作品《百虾图》,以志纪念。当时未题款,术后用左手题的款。术后很短时间内,董家祥先生创作了数件左笔水墨对虾图,其中就包括《百虾图》。

对比手术前后的两件《百虾图》,后一件作品,也就是左笔《百虾图》,无论从尺幅、笔墨还是从神采、气势以及作品的生动性上看,都胜过手术前用右手画的那件《百虾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笔者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手术后的董家祥永失右臂,而右臂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说。董家祥刚刚从手术麻醉中醒来,还没下床,第一件事就是要来笔墨宣纸,写下了那件荡气回肠的书法条幅“奇迹从现在开始!”可见,他是一个越挫越勇不向命运低头的人,他决意要以更加决绝的态度对付命运的残酷,这个时候的他尽管肉体上陷于巨大的痛苦,但他的精神反而在痛苦中实现了炼狱般的升华和蜕变,精神变得更加强大了。所以,他的笔墨和图式更加成熟,笔下百虾更有生命力。第二个原因是,相对于训练有素的右手的“听话”,左手则更多地是“不听话”,左笔《百虾图》显然是在左手还没有经过后来长期的艰苦训练而变得心手两畅时画出来的,“不听话”的左手让笔墨在宣纸上呈现出一种回归于天然的生拙之美。以上两个原因,共同促成了左笔《百虾图》的精彩。

古人画虾,传承有序。自南宋无名氏蚬子捕虾图、明代法常、徐渭清代李复堂之后,齐白石将画虾这个题材推向了极致。回望画史,历代画家留下的虾画作品描绘的都是淡水中的虾,非湖即河。这些作品不仅表达了传统花鸟画的崇尚的“情趣”,同时也表达了传统文人士大夫向往山林、归隐自然、与万物“齐一”的情怀。隐逸精神、自然精神与书卷气息有机结合为一体。

不同的是,董家祥先生画的虾是大海里的对虾,对虾体量大,肌肉多,外壳硬,力量大,是虾世界中的“将军”,无论外形还是力量都远非淡水虾所能比拟。画对虾,翻遍古今画史,董家祥应该是第一个。这些对虾,在他的第一个创作阶段中呈现出了鲜明的时代色彩和那个年代独有的印记。在第二个阶段中则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和艺术色彩,由第一阶段的时代、群众的对虾走向了个性的、自我的对虾。董家祥通过水墨对虾,走向了艺术本身,回归到艺术的自我。笔者认为,这是个了不起的变化,也是董家祥先生艺术生命中格外鲜明响亮的一部分。他的第一件左笔对虾条幅作品一出手就非常精彩。长卷《百虾图》则将这种精彩推向了极致。面对这件作品,除了笔墨的成熟老练、造型的丰富多彩、经营位置的变化多端,你更能通过你追我赶向着同一个方向行进中的百千万对虾的阵容之壮观,体会到画家本人生命的放达、精神的自由、对海天的向往,你能感受到万千对虾跃动于海阔天空之中的那份生命的豪情。这是一件最能体现画家本人艺术功力、彰显画家本人艺术个性和生命精神的一件精品。整件作品全然一曲水墨的交响,给你提神,令你沉醉。

除了生命轨迹的巨大转弯和左手的“不听话”,我认为,董家祥先生的水墨画之所以达到这样的高度、取得这样的成就,与他的书法不无密切关系。董家祥先生的书法取法北碑,参以唐楷尤其是颜字。中锋侧锋交互使用,彼此参照,合于自然,以至于他的书法中的楷书壮美大气,草书豪放飞扬,都充盈着一种生命的激昂之气。在给水墨对虾作品题款时,董家祥似乎特别喜欢题写“遍游海国破水天”“长遍游海国;伸腰冲破水天”这样的自作诗句。除了题款,他也写过很多这个内容的书法作品,有中堂,有对联,有横幅,明显的托物言志。有着这样厚实、豪迈而独特的书法底子,加上几十年创作水彩、水粉和水墨画过程中对用水的理解,董家祥先生的画自然有了风骨、添了精神、长了灵魂。

一身硬骨头,一生浩然气。1985年之后,董家祥先生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纯水墨对虾图,堪称艺术奇观,在当代画家中绝无仅有。

至于董家祥先生为何从西画的素描、水粉、水彩转向了中国画形式的表达,我们尚待研究。

2019年7月25日夜于石头小记草堂

新闻推荐

高职扩招报名计划为56752名考生可填报两次志愿

半岛记者刘金震报道本报8月3日讯8月3日至6日,高职院校扩招开始资格审核、报名及缴费。山东省高职院校扩招采取单独...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