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大旱之后需反思,换个思路来浇地

农村大众报 2019-07-15 14:19 大字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郭杰

7月6日,久旱的山东终逢甘霖。连续两天的降雨,让打蔫的庄稼直起了腰,农民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抢种、补种,正在旱区展开。

山东十年九旱,抗旱已成农业生产常态,但从一些地方的抗旱情况来看,“雨丰而忘旱,临旱再掘井”的情况仍然存在,而且翻看各地的抗旱报道,不少农民、地方官员,都将抗旱的希望寄托在了一口口的机井上面,但“以井保丰”真的靠得住吗?

先来看一组数据。2016年12月,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说,“长期以来,全省地下水开采量年均超100亿立方米。”笔者查阅了已公布的最近3年的山东省水资源公报,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全省平原区地下水平均埋深,分别为6.52米、6.34米和6.50米。

可以看出,地下水埋深上下有波动,但总体并不乐观。某县水利局一官员就曾表示,1982年当地有过统计,地下水水位在2至5米;现在下降很严重,打机井灌溉,至少要在40米以下。

地下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利专家说,地下水库不同于地表水库和土壤水库,浅层水虽可恢复,但深层水如同石油具有不可恢复性,过度抽取将造成漏斗效应甚至地陷地裂。山东省水资源公报也显示,截至2017年末,山东省平原区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埋深大于6米)面积为14190km2,较上年同期增加90km2。

即便如此,“打机井”仍是各地抗旱的重要选择。几年前,某地提出了“以井保丰、以河补源”的抗旱思路,仅一年,新打机井数量高达5000多眼,全市机井数量达到了13.1万眼。当地对外称,这些机井“提高了抗旱灌溉的保障能力”。但现实却是,地下水超采导致地下水位和机井出水效率下降,浅水位的机井报废,于是便出现了“年年干旱,年年打井”的现象。

地下水非常宝贵,生产用水也必须保证,两者如何兼顾?答案是功夫在平时。节水农业提了很多年了,在这方面,国家及各级政府均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很多推广工作,从蔬果大棚到粮田,灌溉方式都在逐步改变。但囿于一些官员不适当的观念,配套资金跟不上去等原因,目前浇地仍以抽取地下水漫灌居多。有的地方即使铺设了滴灌,但建成后管理不力,用不上三两年就报废了。

今后,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节水农业的宣传,要纠正一些官员脑中的错误观念,加强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综合利用,降低对地下水的依赖程度。同时在政策上给予补贴,在保证农业不减产的情况下,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程度。事实上,我国一直实施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加强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

作为农民个体来说,除了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节水灌溉,同时要注重对沟壕池塘的保护。每次大旱,降雨偏少是一个方面,田边渠道、村内外池塘调蓄功能下降也是重要原因。大部分沟壕池塘成了耕地、宅基地、垃圾场,造成水面锐减。原来下了雨可以留住水资源,再出现旱情还有水可用。现在如果出现连续的强降雨,村内很容易出现内涝,必须排水,可一旦降雨减少,又没有水抗旱。

总之,旱灾终究会过去,但今年大旱抽水浇地,明年、后年,年年抽,再以后呢?

是时候换个思路来浇地了。

新闻推荐

山东减半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

本报综合消息近日,记者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经省政府批准,自今年7月1日起至2024年底,山东省对文化事业建设费按照国...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