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脑小血管病性痴呆 患者该如何防治

老年生活报 2019-07-15 08:08 大字

患者病例

张阿姨今年74岁,体型偏胖,性格开朗。近半年来,老伴发现其性格有所改变,易发脾气,也不愿意与人交流。近一月来出现丢三落四的情况。既往一直睡眠差、多梦,有糖尿病20年,双下肢麻木10年余。到医院检查发现有认知功能的减退。做脑核磁共振发现大脑的白质部分有许多小点片状的脱髓鞘改变,结论是“多发性脑腔隙性梗塞”。张阿姨的病能治疗吗?怎样进行预防?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谭东教授专业解读

患者的表现主要是性格、行为、情绪的改变以及记忆力和执行能力的减退,结合患者的医院检查结果发现有认知功能的障碍,说明患者已经患有大脑的损伤,大脑的核磁共振检查有多发性的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显示有较长时间的大脑缺血,或者缺氧的原因存在。该患者体型偏胖,睡眠质量差,多梦提示有睡眠障碍,夜间有缺氧的情况存在。患者有20年的糖尿病病史,能够导致全身的小血管动脉硬化,脑部的小血管动脉硬化即可产生如同核磁共振检查所显示的“多发性脑腔隙性梗塞”。除此之外,血压的长时间较低水平(即低血压)也是产生这种表现的原因之一。患者的病变应当是脑小血管病变,与夜间的缺氧,糖尿病,以及长时间的低血压有关。不同于大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脑内大动脉闭塞所致的脑梗塞。脑小血管病变所致的脑损伤多表现为智能与认知功能的下降。此患者的疾病应当是“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这种疾病较为普遍,大家对此病的认识不足,许多患者被误诊为“脑梗塞”。

对此病的治疗有对因治疗:对症治疗,以及广泛的脑保护治疗。其中查找原因也属于预防治疗的范畴,比如,夜间睡眠缺氧(OSAS),糖尿病,以及低血压,均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是病情进展减缓。应用乙酰胆碱脂酶抑制剂(安理申)等可以改善部分认知功能症状。应用艾迪苯醌(申维),奥拉西坦,丁苯酞,胞磷胆碱等药物可以保护神经细胞的损伤、死亡,从而使病情减缓,让症状得以控制。

新闻推荐

■专家简介出场嘉宾:

谭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保健科/老年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专业从事眩晕、头晕、头痛、痴呆、抑...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