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向“洋地名”乱象说“不”彰显文化自信

南宁晚报 2019-06-18 06:42 大字

近期,广东、宁夏、山西、浙江、山东、四川、福建等全国多地全面开展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对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处理。近日,西安未央区摸底排查辖区内不规范地名,最终确定19处地名需要清理整治。同时,新城区、灞桥区也公示了一些不规范地名。(6月17日澎湃新闻)

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这是一段市民吐槽的段子,折射出多年来洋地名持续泛滥导致的社会尴尬。尽管我国近年来多次提出要清理规范洋地名,但受经济利益驱使、迎合崇洋心态等影响,洋地名依然在各地广泛存在。以前,不少人觉得外国的月亮圆,而现在,不少人觉得外国的地名好,于是,就硬生生地把人家的地名拿了过来,然后不断“复制”“粘贴”。尽管我们足不出国,甚至足不出户,就可以坐拥“国外风光”,就可以“周游列国”,但这种坐拥和周游实在是让人觉得尴尬、困惑、迷茫、别扭。

淮南为橘,淮北为枳。其实,泛滥的洋地名只是一只“淮南橘子”,洋地名适合洋文化的土壤,洋地名在国外挺雅致,挺有风情,在中国文化氛围中则会水土不服,甚至成为“淮北枳子”。笔者犹记得小时候有很多商品的名字带一个“洋”字前缀,比如,洋火、洋油、洋桶、洋蜡、洋钉子等,彼时的“洋”反映的是在一段历史时期内国货一度短缺的经济问题。而现在,很多地名都姓了“洋”,暴露的则是一些人的文化不自信。有些人觉得洋名字很时髦、高大上、有品位、有气质、有现代气息;有些人则盲目跟风,拿洋名字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当然,洋地名中也包含着商业因素,奶粉制造商给奶粉起一个洋名字,奶粉就能畅销,而房产开发商给小区起一个洋名字,也是希望洋名字能够成为营销的噱头。如此看来,这些洋地名其实是忽悠式包装。

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我们写着方块字,说着中国话,却要起一堆洋地名,实在是荒唐,洋地名在中国文化中也显得非常突兀、另类。很多地名都与特定的地理、历史、人文相联系,热衷于起洋地名,甚至为此不惜废弃使用了很长时间的本土名字,割裂、涂抹了地名的文化联系,侵扰了地名文化的生态。到处都是廉价的洋地名,且有些洋地名还是重名,乱名渐欲迷人眼,让人记不住,傻傻分不清楚,不但会给民众带来不便,还会妨碍社会管理。

实际上,《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八条早有规定——“地名的命名应反映当地人文或自然地理特征;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据此,洋地名是一种违法的存在,而我们整治洋地名也是有法可依。同时,整治洋地名还符合保护地名文化的需要,符合民众的需要。我们不能认“洋乡”作故乡,而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理性,增强自我认同感,摒弃“贪大求洋”的起名思维。这样,洋地名的市场就会越来越少。同时,要进一步“武装”有关地名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的针对性和约束力,明确地名命名的红线,明确乱用洋地名的法律责任、执法主体和执法保障措施,用问责向洋地名说“不”,真正给地名套上法律笼头。

新闻推荐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外科副主任张蕾教授—— 不忘医者初心 佑护儿童健康

张蕾教授半岛记者徐军张蕾,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儿外科副主任,教育处副主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