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凝心聚力推进省级示范校建设
本报讯(记者刘晓杰通讯员李志虎)2017年4月,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山东省第二批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单位。2018年11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市级中期评估验收。2019年3月,省教育厅专家组到该校调研……每一次成绩的取得,都和学校“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规范化的管理、教学改革的深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古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学校搞好教学工作的先决条件。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对教职工实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从岗位职责到工作目标,从量化考核到奖惩办法,都制定了一套切合各个岗位实际的管理制度。以生活军事化管理为核心,制定了“三规一评价”育人模式,形成了比较健全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通过素养教育活动、就业指导讲座、技能文化节等措施,提升了学生综合素养。在前两个建设年度,学校荣获省级文明风采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潍坊市级一等奖9项,学校还获得山东省优秀组织奖。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研教改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针对示范校中期评估提出的整改意见,学校对各个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行了人员调整,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对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课程建设、课程开发团队进行了优化,使“任务引领、做学一体”“模块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模式更加完善,使教科研制度化、常态化。教师精讲精练,构建起省时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授课与反思结合,使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走向发展、走向兴旺的必由之路。为加快产教融合,积极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学校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要求学生按照教学计划进企实习实训,掌握岗位技能。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实训基地,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了6个教学标准,对3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进行了完善。近两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8%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7%,毕业生就业满意率在98%以上,毕业生获得国家或行业企业资格证书比例达到96%以上。2019年春季招生订单班和校企合作班共13个。学校牵头组建的潍坊市级“汽车职业教育集团”,成为山东省职教集团联盟首批会员单位。依托汽车专业开展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通过不断地优化师资结构,提升师资队伍综合水平。学校把促进学生成才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师德水平为核心,以深入教师成长工程为主线,促进教师素质提升和加快教学团队以及青年教师培养为重点,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执教能力、科研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师德素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教师队伍。去年,学校专任教师达到了261人,专业教师达到181人,双师型教师达到136人。今年,针对在校生大幅增加的情况,学校制定了兼职教师聘用制度,聘请了41名“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完善了教师梯级培训培养方案,落实了校企人员交流制度,形成了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知识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团队。同时,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校形成了人人争做师德标兵的良好氛围。
推进信息化建设,发挥好智慧校园作用。学校利用校园网和智慧录播一体化教室,设立了校园电视台,购置开发了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建设了信息技术应用评价体系,推行了智慧校园办公体系,从而推进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科研、智慧化的管理、智慧化的生活、以及智慧化的服务的实现进程。同时,完善内部管理,治校育人能力不断提升。学校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发挥学校理事会作用;修订了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形成了良好的学校发展愿景;校级领导积极参加治校能力培训,学校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初步开展了教学诊断与改进,依法依规治校模式逐渐成型。两年来,学校办学成绩被市级以上媒体报道30次,学校被综合表彰13次。学校拓宽办学领域,在开展全日制职业教育的同时,还积极拓展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教育,如社区教育、电大教育、技工教育、鲁巴培训、在职培训、就业培训、特种工培训等,在新旧动能转换和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更是提高了学校的社会声誉。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宓家峰通讯员王强报道本报讯近日,“新国标,新材料,新局面”2019年一诺威塑胶面层新国...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