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癌症患者的生命感悟 生病是一堂人生课,学会放下和珍惜
孙先生告诉记者,他大臂上的置管跟胸前的小罐相连如果不是提前约好,知道孙先生的情况,乍见之时,记者绝不会将结直肠癌跟他联系在一起。尽管刚刚做完化疗,在孙先生身上却看不出任何痛苦的迹象。从最初的心悸到如今的接受,孙先生坦言生病这一年是他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光,唯一的遗憾是孩子还太小。“既然发生了,就坦然面对。这就是一堂课,虽然代价大了些,但从中学会了放下,知道了该珍惜什么。”孙先生说自己会好好活、努力活,他给自己设定的期限是最少5年。文/图记者刘庆英
心悸过后反而坦然了
昨天上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病房里见到孙先生时,他刚做完化疗。一身运动装扮,戴着口罩,步履矫健,笑声爽朗……
“看见这个罐子了吗?挂上46小时后才能摘下来,里面是一种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可以自动往体内推,一个小时推5毫升。”孙先生指着胸前挂着的一个类似滴液瓶的罐子说,同时还伸出右胳膊让记者看他大臂上的置管。“这是PICC管,跟这个罐子是连着的,因为要做半年的化疗,这种药物对血管损伤很大,是不可逆的,不可能每次都从手上打,所以用了置管。”孙先生一边说一边比划着,管子从大臂到胸前,埋置在体内共44公分,差一点到心脏……
平时孙先生喜欢打羽毛球,已10多年了,但因为置管的原因,他不得不戒掉了这个爱好,“不能握拍,自然就没法打了。”孙先生指着置管说,不过他最近这个月每天都要打上两局,“悠着打,大夫还说我挺厉害,管子好像出来了一公分,但没大有影响。”
如今,对于自己的病情,孙先生心里明镜似的,用什么药物、病情会怎么发展,他都一清二楚。而说起患病、治疗的经历,他也一脸云淡风轻的样子,就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不过,最初知道患癌时,他也是无法接受。“当时就觉得发蒙,不相信,然后开始害怕、心悸、觉得挺恐怖。”孙先生说所有这些症状都是源于不了解。后来他从网上查了很多资料,了解了情况后反而敢于面对了。
一辈子最幸福的时候
交谈中,孙先生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他引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说“谁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临”,人不怕死,就怕知道什么时候死。面对死亡,孙先生坦言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但随即他话锋一转,“只要看开了就无所谓了”。
妻子曾经问过他,觉得什么时候最幸福。孙先生的回答让妻子有点意外,因为他说生病这一年最幸福。“周围的人都很关心我,自己也不再为了什么事情去争取、去焦虑,放下了一切,无欲无求的,真得很好。”
孙先生曾在大连当过4年兵,复员后进过国企,辞职后又自己开了公司……与丰富的人生经历相伴相随的,除了成绩和荣光外,还有高付出和大压力。孙先生也不例外,曾经他也会为了一个单子去喝酒、去求人,他直言那种压力让人无处遁行,根本躲不掉,每天都必须要去面对。但生病这一年,所有这一切都放下后,他觉得自己活的更真实了,虽然肉体上会感到痛苦,但相对于生存和心灵净化都微不足道。“这就是一堂很好的人生课,从中会学会珍惜什么,知道什么才是重要的。”孙先生说,只不过上课的代价大了些。
喝酒抽烟,吃荤不吃素,作息时间不稳定,有时候需要招待、应酬,熬夜对孙先生来说是常态,一点之前几乎没睡过觉……说起年纪轻轻为啥会得癌症,孙先生觉得跟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我父亲也是因结直肠癌去世的,他得病时58岁,我是46岁。”孙先生告诫似的说,“所以,人还是要自律。”
给自己的最低期限是5年
昨天是孙先生第九次来医院做化疗,当记者问他是不是很痛苦时,他直言跟生存相比,这都可以忽略不计。
自从去年确诊为结直肠癌后,孙先生半年多做了两次手术,一次是4月份的结直肠癌手术,截去了20公分肠子。术后癌细胞转移到了肝上,11月份又做了肝癌手术。“发现还算及时,算中早期,还不错,但转移后就是晚期了。”俗话常说,久病成医。如今的孙先生也算半个医生了,交谈中还向记者讲了癌细胞是怎么转移的,“结直肠癌有很高的比例要转移到肝上,癌细胞在血液里,静脉回流在那里着床,然后生长。”
“每半个月就来三天,我回我妈家都没这么勤。”性格爽朗的他已跟护士、护士长以及医生都成了朋友,每次来都喜欢跟他们开玩笑。但对于自己的病情,除了妻子外,家人都还不知情。母亲快80岁了,女儿15岁,才上初中。“都不能说,不能让她们担心。”孙先生不想因为自己影响母亲的身体健康,也不想因此影响女儿的学习和人生,不想让她通过这种方式来成熟、长大。
对于自己乐观、积极的好心态,孙先生表示,既然改变不了什么,就面对呗。人生的酸甜苦辣都体验过了,都挺好也挺圆满,对生活也挺满足。“这个病让我知道自己是怎么走的,给我时间把身后的事都交代清楚、安排好,然后安详地走,不过我觉得那一天对我来说还遥遥无期。”孙先生说自己有信心活下去,他给自己设定的期限最少是5年,现在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很多癌症也能治愈了,就盼着有那么一天,打个疫苗癌症就能治愈了,“争取能活到那一天,为这个目标好好活,努力活。”
医学前沿
努力把肿瘤变成慢性病
4月15日—21日是第2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是科学抗癌·预防先行。今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约392.9万人,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而17日上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举办的肿瘤防治义诊活动上,化疗科副主任黎莉表示,肿瘤死亡率在所有疾病中占第一位,超过了心血管疾病,防治任务很艰巨。
“过去在临床上,不管门诊还是病房,都是五六十多岁的老年人占大多数,而现在三四十多岁就罹患癌症的患者越来越多,甚至不乏20多岁的年轻人。”黎莉表示,对于肿瘤患者来说,坚持规范系统的治疗很重要,做好心理疏导、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也很重要。“让患者充分了解病情,比瞒着不让他知道要好,因为只有充分了解病情后才能积极配合治疗。”
而该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史本康介绍,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到来以及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包括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在内的泌尿系统肿瘤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史本康说,早诊早治是提高肿瘤防治效果的关键,然而遗憾的是,我国60%-70%的肿瘤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早中期阶段即确诊的只占30%左右。
不过,虽然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治疗方式也在不断进步,像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现在很多肿瘤治疗效果非常好,比如乳腺癌,三分之二的病人都能治愈,某些类型的白血病、淋巴瘤预后也都非常好。”黎莉称,现在正努力把肿瘤变成慢性病,所以得了肿瘤也不要恐慌,应积极配合治疗。
记者刘庆英
新闻推荐
本报济南讯4月10日至17日,应瑞典公共卫生署、英国威尔士政府邀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可率山东省代表团访问瑞典、英...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