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担当落实浇灌创新“花”开 精准服务让企业扬帆远航市中区全国创新百强区再进位

济南日报 2019-04-18 11:32 大字

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刘阳 摄)匡松 摄

日前,科技日报社中国科技网、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联合发布《中国区县专利与创新指数》,首次利用各项指标的综合评定,评选出中国创新百强区、县两大榜单,反映出各个区、县在技术创新产出上所获得的成效与进步。在2019中国创新百强区、县榜单上,市中区位列52位,比去年提升5个位次。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也在“情理之中”。今天的市中,正大踏步跨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科技综合实力逐步增强,创新人才团队不断集聚,截至2018年12月,市中区发明专利申请量209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858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404件,三项指标均位居全省前列;辖区经十一路小学、育英中学获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试点学校”称号;全区共备案众创空间16家。

领先科技出现在哪里、高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就转向哪里。对标科创中心建设,市中区加快推进科技强区战略,充分发挥辖区高校、科研院所、重点科技企业等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将最新科技成果转化为新旧动能转换新势能,在增量崛起中壮大新的增长点,实现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科创平台加快构筑】

抓牢科创“牛鼻子”驶上发展快车道

积跬步,至千里。近年来,市中区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在科创领域硕果频现: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开工建设;国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济南)基地正式启用;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山东栋梁科技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哈博特机器人研发中心;与上海交大合作共建云智区块链与人工智能研究中心。2018年以来,市中区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8.9%,居全市首位,科技强区战略迈出新步伐。

无论是新兴经济,还是传统产业,想要快速驶上“超车道”,需要充分激发科技创新“新动能”。市中区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提出“发展数字经济、助推品质市中建设”的工作思路,制定《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产业发展应用的若干政策》,组织开展“数惠市中”行动,实施“数聚市中”、“数创市中”、“数融市中”、“数链市中”四大工程,建设“双核集聚、轴带引领”的产业发展带——山东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大数据资源汇集流、大数据企业云集流、大数据产业聚集流与人才、资金、技术、信息要素“三流四要素”汇聚市中。市中区先后被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授予“2017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奖”、被山东省工信厅评为“山东省大数据产业集聚区”。

此外,市中区大力培育科创产业及创新设计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二环南路科技创新产业带,推进工信部数字经济协同创新研究院、国家信通院山东分中心等“国字号”项目落地,加快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二期、三期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推广,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打破制约发展障碍】

政府搭台营造科创良好环境

一边是大量科技成果在实验室“沉睡”,一边是“饥饿”的企业找不到新技术。科技成果“入市难”问题,曾经成为制约科技发展的顽疾。这一点曾让研发出全国首个“出租车测霾”系统的司书春感受颇深。

作为山东诺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司书春的另一个身份是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副教授。“一开始,我们只是做雾霾监测仪器产品研发,一些生产、组装、管理理念还没成形,和立足市中的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接触后,对方发现我们的项目对济南抗霾非常有利,决定在宣传引导和项目落地上给我们提供帮助。”司书春说,入驻园区后,最特别的感受是园区对企业服务的专业性,“园区通过牵线搭桥、引入投资、提供路演平台,让我们接触到更多公司,帮助我们开拓市场。”

政府搭建平台助推科技创新,在市中区,不少“司书春们”找到培育创新、创业的“良田沃土”。据了解,立足科创平台协同发展,市中区高标准规划启动中国重汽小镇、白马创智谷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强以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孵化培育、创业就业为宗旨的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该区同时举办科技创新项目路演对接活动,促成13个优质项目与30家投资机构形成良性互动。值得一提的是,市中区“双创”导向打造“产才融合”新高地相关经验,成为全市唯一获评2018年全省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的区县。

【“店小二”精神服务“双创”】优化创新环境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驻地政府营造的营商环境值得点赞。我们今年将相继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中韩和中以技术研发合作站,目前正申请山东省AI城市创新研究应用中心,保持系统技术的持续创新和国际领先水平。”市中区驻地企业——山东润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利达表示。

政企携手合作,市中区科技成果转化势头迅猛,山东润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只是一个缩影。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市中区进而将目光转向优化创新发展环境上,既要引来“金凤凰”,又要当好“店小二”,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科技创新等产业,大力开展专业招商、精准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高水平举办好中国(济南)国际数字经济高峰论坛、首届“泉城杯”国际工业设计大赛、第三届全国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技能大赛等活动,全方位深化对外开放;坚持事项“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35条措施,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和企业上云行动,全力打造“金牌环境”。

创新驱动发展,同样需要智力资源的注入。随着“品质市中·经纬人才”“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活动的开展,让科创领域的人才感受到市中“像珍惜泉水一样珍惜人才”的满满诚意:对178名领军、精英、优秀人才进行命名奖励;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195套经纬人才公寓正式揭牌启用;开展“万名校友集聚计划”,筑好平台引“雁”归,吸引大批校友为市中贡献智慧、汇聚资源、推动发展等等。市中区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不断构筑起科技创新人才集聚新高地。

(本报记者刘阳通讯员孙化鹏)

新闻推荐

执纪问责,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天桥区:创新实施关爱回访考察教育七步工作法

“经回访考察,同志们普遍能够接受组织处理,正确认识错误,深刻反省、反思,汲取教训,并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体现出良好的敬业精...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