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诚信是做人的底线

农村大众报 2019-04-15 15:07 大字

农村大众报评论员肖民

一对年近7旬的农民夫妻还债的故事,在各种所谓的奇闻轶事层出不穷的现在,竟然颇是吸引了一些人的眼球。这对农民夫妻住在浙江省台州市一个几乎没有外人进去的大山深处。丈夫戴汉顺,68岁;妻子朱冬娟,66岁。

故事发生在2017年。这年3月,戴汉顺在山下骑电动三轮车撞了人。经法院判决,要赔给受伤者近4万元。判决之后,因赔偿款未能及时到位,法官无奈之下摸进大山,找到这对农民夫妻的家。面对浑身是病的老年农民夫妻和他们一穷二白的家,法官觉得这笔赔偿款可能要“烂”下了。朱冬娟说:家里穷,但不会赖账。欠人家的钱会分期还的。

这之后,戴汉顺外出打零工,朱冬娟在家砍箬竹竿、卖粽叶与土鸡蛋挣钱。每攒下一笔钱,朱冬娟就步行3个小时下山,把钱交给法官。这对老夫妻的举动感动着法官,法官说动受伤者一家人来到朱冬娟家,让其知道这对老年农民夫妻每还一笔钱的不易。受伤者一家也被感动着,他们提出只要医药费,其他2万多元费用都不要了。到今年3月,朱冬娟把最后一笔医药费交给法官。

这对贫困的老年农民夫妻的举动引起了媒体的注意。有人问朱冬娟:“怎么看待诚信”。朱冬娟不认字,也不会讲、听不懂普通话。当别人把“诚信”二字的意思告诉她后,她说:“不能不还啊,人家是要在背后说我们的。欠钱可以,但一定要还。”

在有些明星想方设法逃税的今天,在有些人欠着大笔债不还却照样过着奢华生活的现在,浙江这对贫困老年农民夫妻让人肃然起敬。原因在于他们对“诚信”二字的理解和坚守。

中国人素来是讲诚信的。从几千年来的古人言行记录,到各种文艺作品,都在证明着中国人对诚信看得很重。翻开流传下来的诸多家训、家规,每一家每一代都明确告诉儿孙和族人必须讲诚信。大道理人人都明白,笔者且从小处说些诚信的好处与重要。

很多年前这个时节,青黄不接,笔者老家年年都有在这个时候揭不开锅的村民。一点吃的都没有了,只能借。等粮食收下来后,借粮的村民总是拿最好的粮食还账,哪怕剩下的绝不够一家人一年之粮。年年借,年年还,笔者真没听说有谁借了不还的。也因为如此,笔者村里从未饿死过人。

笔者小时候听过很多故事,故事有两大基本主体:其一是为恶要受惩罚、为善必有善报;其二是做人要有诚信。当时听姥爷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姥爷在30多岁时,一位陌生青年找到他家,扛着一袋子小麦。来人说,他是来还账的。姥爷怎么也不记得曾经借过小麦给这个人。陌生青年说,账是他爷爷在40多年前借的。当时他爷爷因为家乡遭灾,正带着家人闯关东,半路上无钱无粮,只能领着一家老小沿街乞讨。姥爷的父亲——笔者的老姥爷——见其境况,便给了他们家一袋子地瓜干,这是笔者家乡当时的主粮和主食。陌生人说,他爷爷最终带着全家人来到东北并立足下来。其爷爷三年前去世,去世前告诉儿孙,一定要还上这笔恩情。这位陌生青年从东北步行来到山东,在集市上买了一袋最好的小麦,扛着找到姥爷家。

这个故事有更多恩情必报的意思,但恩情也是账;笔者亲历的一件事儿,更多的是讲诚信。笔者的父母去世都快二十年了,他们去世前些年的生活费用,由笔者承担。因为离家远,两位老人身体又都不好,笔者会多放些钱以备急需。母亲去世时,邻居陈大娘站在灵堂门口抺眼泪,站了很长时间也没走。陈大娘与母亲娘家同为一村,小时就熟悉,母亲去世陈大娘心里很难过,也是正常的事儿。三年后,笔者回家给母亲上坟,大哥拿出50元钱,说是陈大娘还的,并说出了这钱的来历。陈大娘家很穷,身体多病。四年多前,陈大娘家的侄子结婚,需要送50元的喜钱。她连5元钱都拿不出来,便找到母亲,母亲借给她50元钱。这事只有母亲和陈大娘知道。母亲去世后,陈大娘向邻居要了一只刚断奶的小猪,没钱买饲料,她便拔草喂猪。喂了两年多,猪长大卖掉,她才最终还上这50元钱。

这么多年来,笔者一直记着陈大娘还这50元钱的事儿,为此自警自励,并为中国人的讲诚信而骄傲——哪怕再穷再难。这是一个人的做人底线,这是一个民族能长盛的基石之一。

从浙江这对贫困的老年农民身上,笔者又看到陈大娘的身影,虽然陈大娘已去世多年。一个字不识的陈大娘,值得让笔者记忆一生。

新闻推荐

山东省车险缴费今后需要实名

本报综合消息近日,山东(不含青岛)在全省范围内正式开始推行机动车辆保险(以下简称“车险”)投保人实名缴费和短信...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