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会面—我们来看您了,老英雄!
滕锡远(左四)与廖红军及夫人(左三、左二)、卓振翠(右一)一行合影。
4月5日凌晨,94岁的滕锡远老人一次次地起身到客厅看时钟。他在等几位贵客——开国中将廖荣标的儿子廖红军先生与夫人,以及老战士纪念馆馆长卓振翠。这场特殊会面背后的故事,还要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说起。
15岁时手刃小鬼子
1925年,滕锡远出生在口镇北山阳村。家境贫寒的他自幼父母双亡,在兄弟5个中排行老三。两个哥哥先后加入共产党,13岁时,滕锡远也正式参军入伍,成了莱东县大队的一员。后来,时任莱东县领导人之一的刘子正看他对待地主恶霸态度很坚决、对阶级斗争认识很全面,把他调到锄奸委员会,专门对付伪保长、汉奸等。
15岁那年,在一次大会上,廖荣标司令说:“谁是狗熊,谁是英雄,只有砍下日本鬼子的脑袋才决定。”这句话,滕锡远记在了心里。一次,日本鬼子和汉奸扫荡,通过林马庄、北山阳向东到青阳行、王胡同、南辛庄、北辛庄去往常庄、苗山一带,鬼子和汉奸进村抓了2个共产党员、3个村民。躲在农户猪圈墙上的滕锡远看到一个单独行动的小鬼子,瞅准时机,从墙上跳到鬼子头上和2名同志一起杀了小鬼子。好多战士都纷纷夸赞他勇敢。
粟裕亲手为他挂上“匣子枪”
滕锡远老人有两个最重要的宝贝,是两支有纪念意义的“匣子枪”。这两支枪,其中一支便是手刃小鬼子后廖荣标司令奖给他的;还有一支是粟裕大将因为他遇敌沉着冷静、足智多谋奖给他,并亲手为他挂在身上的。
经历过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滕锡远前后负伤5次,弹片在他身上留下了印记。老人说,前几年额头这些地方还抠出过残留的细小弹片。
走过炮火连天的岁月,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每当有人问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94岁的滕老声如洪钟、思维敏捷,每个事件的年份,甚至发生在哪一天,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至今还记得廖荣标司令员说过的很多话、做过的很多事,他对战士们关怀的无微不至;还有粟裕将军,他曾经称赞我是‘孤胆英雄’,这个奖励支撑我走过许多年,他们都是我的榜样。”滕老激动地说。
在滕老的家中,记者看到一份他自己手写的关于莱芜战役的回忆录。“我年纪大了,希望子子孙孙能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滕老说。
一段奇妙的缘分
滕老做梦也没想到,他的故事被全国首家老战士纪念馆馆长卓振翠获悉。
卓振翠是钢城区辛庄镇后城子村人,她为父亲撰写的回忆录《沂蒙之子》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当得知老家有个“孤胆英雄”,现在身体很健康,就住在莱芜区,卓振翠立刻从深圳赶回老家,见到了滕锡远老人。两人相见如故,滕老拿出了不轻易展示的两支手枪。卓振翠告诉记者,经过多次沟通,廖荣标中将的小儿子廖红军先生十分激动,表示要亲自来看望老英雄。
4月5日早上9时许,廖红军及夫人驱车几百公里,从南京赶到莱芜区。滕锡远老人按捺不住,早已在门口等待,当卓振翠陪同廖红军及夫人一行出现,两位相差21岁的老人三步并做两步,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廖红军说:“老英雄,我们来看您了!”两位老人庄严地互敬军礼,场面令人动容。
几位老人坐在一起,从那两支枪开始,回忆着共和国的浴血奋战史。廖红军说:“父亲一生南征北战,对山东的感情最深厚。父母生前讲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山东,到了最后,连身后所葬的地方也选择在了山东。我们兄弟姐妹几个人都是在山东出生,名字里都有一个‘鲁’字,我们从小就被寄养在老乡家里,乡亲们自己家的孩子没饭吃也要省出来养我们,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廖红军激动地说,“没想到今天还能见到一位父亲的战友,还能摸到父亲用过的手枪,非常高兴。”
在采访的最后,滕锡远老人和廖红军及夫人一起,前往后城子村的老战士纪念馆山东分馆,参加了立项仪式,给乡亲们讲述了一段段革命故事。荡气回肠的历史,让清明节的后城子村沸腾了起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历史,传承着精神和气魄。后城子村的一名中学生在现场告诉记者:“听了滕爷爷讲述的历史,心里很感慨,革命前辈们百折不挠、视死如归、不畏艰险、奋力担当,才换来了今天的山河壮丽,国泰民安。铭记历史,吾辈自强!”
(本报记者 孙菲菲 李子钰)
新闻推荐
晚报讯(记者王正摄影报道)日前,本报曾刊登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皮带工区职工李志义家因使用的燃气泄漏引发火灾致一家五...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