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心怀武侠梦,如今成了“洋夫子” 沉迷于经史子集,山大这位洋教授已是济南女婿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孟巍隆。本报记者王鑫摄20年前,他一心为练就“绝世武功”来到中国,最终却一头扎进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成了一个“洋夫子”,读中国书,说中国话,研究中国古籍,在山东大学里,这位外国人“很中国”。他就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的副教授孟巍隆。
本报记者张淑芬
自幼痴迷中国功夫
大学时拼命学汉语
别看孟巍隆对中国传统学术的经史子集侃侃而谈,其实他学习中国古典文献学可谓一场“美丽的误会”。这要从他的“武侠梦”和“汉语狂”说起。
在美国旧金山长大的孟巍隆,自幼却对功夫有着别样的痴迷,日本的空手道、中国武术他都学过。“高中考大学那个暑假,我跟一名广东师傅学习少林派南拳北腿、刀枪剑棍、九节鞭等。”孟巍隆说,那段学习武术的经历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那就是初步接触了中国文化,甚至还有了自己的中国名字“孟威龙”。
“师傅给我起的,跟着他姓孟,威龙,就像一条威风凛凛的中国龙。”后来,他将“威龙”改成了“巍隆”。
孟巍隆上初中时,他听中国人说汉语,便觉得十分有趣,于是主动去和中国学生交朋友学习汉语。高中时,学校里没有汉语课,他便跑到社区的成人夜校里学。大学时期,学习国际关系专业的他毫不犹豫将中文当做第二外语。当别的同学学习中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他却痴迷上了汉语,不停地练习汉语发音、学习汉字笔画,写满了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不仅写简体字,还写繁体字。
可惜,美国的中文课程只有两年,为了更好学习汉语,大三那年,孟巍隆又来到南京大学学习。在那,他接触了“古代汉语”这门专业。
他说自己很庆幸,遇到了一个能“深入浅出”讲课的好老师,让他能顺利听懂、学会,并对古代汉语这门课也产生热爱,由此,他对中国的认识除了武术、汉语,进一步扩展到历史、文化等更宽阔的领域。
错过学武的最好时间
最终“弃武从文”
心怀武侠梦和对汉语的热爱,回到美国后,孟巍隆并没有就此斩断“中国情思”。工作两年后,22岁的他终于下定决心再去中国,凭借一身年轻热血壮志豪情,他立誓要在5年内学成“盖世武功”。
不过,他没有遇见那个出神入化的武侠世界。后来,在武术名师的指导下,孟巍隆发现自己当初想得太天真了。“我已经错过了学武术的最好时间,武术只能当做兴趣了。”认清事实的孟巍隆开始为自己的下一步人生路做规划,他决定“弃武从文”,再去读一个学位。因为之前在南京大学学习过古代汉语,所以他决定继续读古代汉语的研究生。
在朋友的帮助下,孟巍隆联系上山东大学教授刘晓东。“我跟刘教授说出了自己学汉语的想法,与他诚恳交流,老师综合考察后,便答应将我招入门下,我感觉自己真的很幸运。”这次拜师,开启了孟巍隆的中国传统学术“闯关”历程。
三年研究生生涯,他过得异常艰难,“直到毕业才觉得能与同学们相比肩。”不过,当各类古文典故信手拈来,《论语》《诗经》如数家珍,孟巍隆越来越热爱这门学问,并决定当做一生的事业,为此他选择继续读博士。
他听了老师的话,在北大又刻苦攻读了三年。他也因此成为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第一位外国博士。2014年,从北京大学博士毕业后到山东大学任教的孟巍隆,被邀请到《文史哲》编辑部合力创办外文版,从那以后,他一直担任《文史哲》国际版的负责人。
早已入乡随俗
是济南人的女婿
22岁来华,如今41岁,从弱冠到不惑。在济南十几年,他坦言早已入乡随俗,很多时候,他甚至会忘记自己是个外国人。“我跟大多数中国人的状态是一样的。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为孩子作业而烦恼,为了养育孩子而赚钱,不胜酒力的时候会找借口说,‘我在喝中药’。”
孟巍隆的妻子周羽是一名济南人,更让他开心的是,双方父母对两人的相恋并未阻挠,“她的父母对我有过顾虑,但是从未当我的面提过,现在我们已经结婚有了孩子,他们觉得我很踏实,对我也是越来越放心。”
有了孩子以后,被朋友们问得最多的是他与妻子在教育孩子上有没有中西文化冲突。对此,孟巍隆坦言,家庭里,并没有明确区分要西式还是中式,他跟妻子说汉语,跟孩子说英语,中餐西餐都会吃,而孩子们也并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同,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
采访中,虽然热爱东方文化,亦定居山东,但孟巍隆坦言“故土难舍”,他有时会怀念无拘无束说英语的日子,怀念家乡的西餐,也许有一天他也会选择“落叶归根”。不过,在此之前,他选择在中国好好做学问。
新闻推荐
老工业焕发新生机 “智能智造”如何实现?小鸭与山财“合谋”人才大计
签约现场新时报记者王晶摄时报4月3日讯(记者王晶)3日,小鸭集团与山东财经大学达成签约,共建山东财经大学—小鸭集团...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