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今日山东> 正文

运转春华至 曾照彩云归 医学博士张运曾,要做“五者”胸外科大夫

生活日报 2019-04-04 04:37 大字

□文/片记者董昊骞

通讯员曹传兵

3月1日21时许,济南火车站。

风尘仆仆回家转,张运曾站在出站口排队等候,下意识地推了推黑框眼镜。赴上海市肺科医院进修半年,学成归来,此刻他的行李箱沉甸甸的,脚步也显得格外沉稳。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估计新发病例数达到380.4万例。其中,肺癌的新增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居首位。从打开胸部切断肋骨至少30厘米的创口,到创口10厘米的小切口开胸手术,再到只需要在胸部打2至3个2厘米左右的小孔就能解决肺癌手术的三孔、二孔胸腔镜,如今,对于肺癌手术的治疗,国际先进水平已经可以做到只通过一个3厘米左右的小孔就能解决问题。

张运曾赴沪进修,学的正是国际最先进的单孔胸腔镜技术。

“谁让咱是医生呢?”

“爸爸!”从上海进修归来的张运曾一踏进家门,9岁的女儿楦楦就飞奔到他的怀中……

第二天是周六,张运曾还是早早出现在了工作岗位上。

“调整过来了吗?”“昨晚9点多刚到济南,今天就来上班?”面对同事们的关心,他只是憨厚一笑。在张运曾心里,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一行,自然事事应以患者为先。“谁让咱是医生呢?”

成为医生,对张运曾来说,有些出乎预料,却也似乎是水到渠成。

他的父亲是一名乡村医生,守护着家乡1000多口人的健康,张运曾打小就敬佩医生这个职业。但他印象中的父亲基本没按时吃过饭,相较于医生,学生时代的他其实更想成为一名军人。

也许是天生有缘,也许是父亲的影响,命运终将他推到了医生的行列。

2004年到医院实习时,他第一次跟着老师上了手术台。“当时情况特别凶险,那个病人最终也没有抢救过来。”虽时隔15载春秋,张运曾仍记得非常清楚,他第一次在手术台上见到了生命的脆弱,“事后我才知道,那是一名肺癌患者。”

张运曾告诉自己,要发奋学习,争做一名出色的医生。后来,赴苏州大学胸外科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胸外科大咖——高文教授和陈昶教授。

张运曾的字典里,医学的释义是勤奋。

在实验室做动物模型实验,由于刚开始并不熟练,他一天只能做一例小鼠实验。那时,从8点到18点,他会一直待在实验室,不吃不喝。“实验室要求无菌环境,进出都需要换衣服。中午如果出去吃饭,有时会影响实验进程和效果。”直到逐渐熟练,一天能做两三例小鼠实验,张运曾才敢在中午到实验室外吃顿饭。

正是由于他的勤奋,硕士研究生毕业时,他交出了三篇文章的好成绩,分别作为第一作者在SCI、《中华外科》、核心期刊上刊发。

老师们对张运曾的评价是踏实、勤奋;张运曾则感恩老师们的教诲,“是导师们教会了我思考的能力。”

医者初心

驱散熟人带来的阴霾

白大褂对于如今的张运曾而言是责任是担当,而对于当初刚工作不久的他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

“我甚至曾经想过不再当医生了。”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张运曾的一个熟人找到他,那是一名多年来反复咯血的结核病人,在下级医院看了很长时间,非但没有治愈,病情还愈发严重。

得知张运曾到省胸科医院工作后,这名患者便来做肺叶切除手术。这是一项难度很大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非常好。但是,两三年之后,患者的胸壁起了包块,先后在老家的医院和省胸科医院又做了三次胸壁手术。

患者和家属认为这是医院手术造成的,和医院产生了纠纷。医院建议患者走法律程序,然而,他们咨询了各种专家和相关部门后发现,其实胸壁包块和多年前在医院所做的肺叶切除手术没有关系。

所以,他们并没有走法律程序,而是反复到医院来“闹”。“影响到了大家的工作,也影响到了工作情绪。”张运曾坦言,当时压力大到甚至想转行。

他的这种状态,也被同事们看在眼里。“大家都在鼓励我,金锋主任跟我说,‘医学是一门科学,它总有时代局限性,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疾病。我们作为医生,遇到这种情况也不意外。只要我们把患者放在首位,做到问心无愧即可。’”张运曾告诉生活日报记者,回想3年前毕业时原本有机会留校任教,自己却想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医生的初心,听着耳畔同事们和其他患者的鼓励,他最终走出了这场熟人患者带来的阴霾。

通过这件事,张运曾也在思考医患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在临床上更加重视人文关怀。“要多和患者沟通,周末、节假日也坚持来查房,查房时就要和患者多说几句。”他坚定了做医生的初心,明了温暖沟通的“话术”,更清晰地知道外科医生最主要的还是强技术。

2018年秋,医院准备派出优秀医生到上海市肺科医院进修学习。张运曾凭借实力摘取了这个名额。“在上海学习期间,应该说是付出了100%的努力,没有辜负医院对我的信任。”他说。

进修的那段时光,周一到周五,张运曾基本都泡在手术室。由于上海市肺科医院的手术室晚上通常12点才关门,医生们加班到晚上10点以后非常正常。周末他也不休息,要么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要么在图书馆里查阅文献资料。“白+黑”、“5+2”的工作状态使他很快成长。

正是凭借多年来内修沟通、外练技术,2017年,他被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评为首批优秀青年人才。

工作上做“五者”

对家庭有亏欠

“其实,我也没有多做什么。”他时刻铭记,医院理事长秦敬民书记对年轻人有过“五者”寄语,所谓“五者”就是要做治病救人的医者、博学多才的学者、善于质疑的研究者、释疑解惑的师者、能说会干的宣传者。

“做治病救人的医者,我觉得不仅要从手术和门诊等临床中做工作。”张运曾说,如今,肺癌已经成为我国最多新患病肿瘤和最多死亡人数肿瘤,很多专家都在呼吁对肿瘤的早诊早治。随着胸部CT查体的普及,以肺磨玻璃结节为改变的早期肺癌发病率快速上升。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胸科医院作为山东省肺结节诊疗中心,在肺结节的诊断治疗上处于省内领先地位。把对小结节的诊断和治疗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他,参与到了山东省肺结节诊疗中心的前期工作。张运曾认为自己必须要为公众的肿瘤早诊早治做些什么。于是,利用业余时间,他参编《肺结节100问》等书籍,对困扰肺结节病人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解释。他还建立了肺结节医患交流群,及时和患者交流,答疑解惑。

“很多癌症,尤其是肺癌,如果在早期发现就干预治疗,五年预后生存率几乎能高达100%。”张运曾说,临床中遇到很多患者,正是三十多岁的黄金年龄,却因肺癌离开人世,“太可惜了!因为肺癌前期自身没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就是晚期。”于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力量,呼吁公众对于癌症早诊早治。“如果早诊早治,花的钱也少,预后也好,病人还能减少痛苦,这是大好事。”

只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积极从事肿瘤早诊早治科普宣传,张运曾对于家庭的关心自然就要少一些。

“惭愧。”谈及家庭,他脱口而出。和妻子相识于实习时所在的上海市肺科医院,因为想为家乡的父老乡亲们做点事,他便和妻子先后来到山东省胸科医院工作。

2010年7月,他们的大女儿楦楦出生,当时张运曾所在的胸外二科正在分科,他陪同妻子生产的时间只有半天。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天,张运曾就去值夜班了。2018年,他们的小女儿出生,他也只陪了妻女不到两天。

在上海进修时,张运曾也很少回家。

“离家远了,才意识到,我对家人真的有亏欠。”在为数不多的几次回家时,他发现正在学习羽毛球的楦楦因在家中没有陪同练习的“玩伴”,就陪着女儿打羽毛球,父女俩感情立马消除了之前的“隔阂”。进修结束回到家,女儿当然兴奋地扑入他的怀中——陪练爸爸回来啦!

“她曾经在小学二年级写过一篇作文《我的爸爸》,我因为在夜晚出过几次急诊,她正好醒了就记住了,把这些场景都写在了里面。我觉得小孩子其实很懂事的,之前经历过的事情她都记得,所以我也会尽量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妻女。”

新闻推荐

新区两家企业获评省企业上云优秀体验中心

半岛记者陶琳通讯员陈辉平近日,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2018年度山东省企业上云标杆企业、优秀体验中心和优秀...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