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研新技术启用新理念 为胆胰肿瘤病人再造健康福音 记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开拓创新的胆胰外科团队
□徐彬孙彩华王凯葛均辉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滨医附院)肝胆胰外科成立于1995年,是鲁北地区成立最早的肝胆胰外科疾病诊治特色专科,在黄河三角洲地区享有盛誉。2013年学科入选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8年学科再攀高峰,胆胰肿瘤外科被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
“针对胰腺肿瘤、胆道肿瘤两大临床常见疑难疾病,我们有自主创新的特色技术来治疗顽疾,并且通过多学科团队(MDT)诊疗模式,集中外科、内科、肿瘤科等众多学科专家的经验和智慧,提供最优的诊疗方案,让患者治疗效果更好,恢复更满意。”胆胰肿瘤外科学科带头人陈强谱教授说。
依托强大的学科和科研平台,这支平均年龄37.6岁的胆胰肿瘤外科团队,以先进的技术服务区域百姓,让更多的胆胰肿瘤病人走向新生,赢得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百姓的认可和赞誉。
以自体组织代替人工血管
肝圆韧带修补重建血管,完整切除肿瘤,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机遇,从来垂青有准备的头脑!2003年,滨医附院胆胰外科团队在学科带头人陈强谱教授带领下,于国内首创利用自体肝圆韧带修复重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腹部大血管技术,大大提高了胆胰肿瘤切除率,提高了肿瘤的远期治疗效果,同时也解决了联合血管切除后血管修复重建材料的问题,为患者大大节省了住院费用。
十几年过去了,当年的“国内首创利用肝圆韧带修复重建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等腹部大血管技术”,不仅为肝胆胰外科医生开拓出一条切除胆胰肿瘤和侵犯的血管并行血管修复重建的新路子,更重要的,此类技术拓宽了胆胰肿瘤手术切除的指征,能够完整切除肿瘤,从而大大延长了患者生命,提高了生存质量。
据了解,腹部肿瘤如胰头癌、胆总管下段癌、壶腹部癌等常常累及临近的大血管,如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等,既往多放弃手术,病人因此丧失了手术切除肿瘤的机会。联合血管切除增加了此类病人肿瘤根治性切除(R0切除)的机会。大血管切除或部分切除后能否有合适的修补替代材料,是此类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常用的血管替代材料有自体血管、同种异体血管、人工血管等。人工血管因组织相容性差,临床费用较高,极易发生难以控制的感染,远期通畅率低;自体血管有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脾静脉等,虽不存在排斥反应,但切取自体血管明显增加了患者额外创伤。
旧路不通,且不利于患者,就辟一条新路,开展新技术!胆胰外科自创的此项特色技术关键在于——胆胰肿瘤切除后,用自体肝圆韧带代替人工血管进行血管重建。肝圆韧带作为一种自体组织,具有自体血管移植的优点,如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远期通畅率高、医疗费用低,而切取肝圆韧带的创伤明显小于切取颈内静脉、大隐静脉、脾静脉,并且取材方便、快捷,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2012年4月12日,由陈强谱教授带领的手术小组为51岁的董某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腹部大血管切除肝圆韧带重建术手术治疗。手术中他们利用肝圆韧带修复了缺损达4cm的门静脉。患者术后恢复非常顺利,之后定期复查,现已无瘤生存6年5个月。
目前该团队已将此技术临床应用40余例,均取得良好效果。该技术也得到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重点项目)等资助,胆胰外科团队对肝圆韧带的解剖学、组织学、分子生物学、流体力学等进行了系统性研究,表明肝圆韧带是一种良好的人体血管替代材料。目前,该项目已发表论文10余篇,腹部大血管切除肝圆韧带重建术获批山东省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已经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效果良好。
引进新技术与自创特色相结合
应用腹腔镜进行胆胰肿瘤治疗并血管切除重建,惠及更多患者
“只要有利于患者,我们就力争第一时间去引进学习,并发挥自身优势,创出自己的专科品牌。”在这样的思路引领下,胆胰外科团队总是紧盯医学前沿,努力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1996年肝胆外科在鲁北地区率先开展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此后,团队一直致力于该技术在普通外科的推广应用。从胆道手术到胃肠道手术,再到肝脏手术和胰腺手术,填补了黄河三角洲区域内一项又一项空白,始终引领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2017年团队在陈强谱教授的带领下又率先在鲁北地区开展了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一直被认为是普通外科中难度最大的手术之一,腹腔镜下实施手术更是困难,需要高超的腹腔镜技术和良好的团队配合。胆胰外科团队知难而上,攻克技术难关,使该技术得到成功推广应用,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0多例,成为滨医附院胆胰外科的特色技术之一,为越来越多的患者解除疾病困扰,为胆胰肿瘤病的治疗再增利器。
“医学就是在不断挑战中,在不断融合中一点点进步。落脚点是让病人受益。”陈强谱说。在引进推广该技术的同时,团队还结合自己原有的特色技术进行了一些创新。2018年7月,他们将肝圆韧带修复重建腹部大血管技术应用到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手术中,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全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门静脉切除肝圆韧带修补重建术,开辟了腹腔镜下门静脉修复重建技术的一种新途径。
加速康复外科技术(ERAS)
不仅给患者治好病,还使其术后恢复更快、痛苦更小、更舒适
“在这里做手术不仅不痛,插的管子也少,好得快,住院时间短了,花钱少了。”在胆胰肿瘤外科住院的刘大爷说。
做手术不痛,还能加速康复,减少住院时间,这源于滨医附院2015年10月在肝胆外科首先开展的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技术(ERAS)。
胆胰外科将ERAS技术应用到胆胰肿瘤的治疗中,最大的优势在于减少患者围手术期的痛苦,使其就医不良体验得到改善,让患者治病更高效、更满意。
首先,患者不再“管子插满身”。据介绍,原来手术前后患者需要插各种管子,如胃管、尿管等,需要带很长时间,现在不用了,“中小手术都没有管子了,即使是大手术,带管子的时间也缩短了。”胆胰外科一位医师说。
其次,不再术后望水、望食兴叹。根据术后患者病情,有的病人术后3小时可以少量喝水,有的是6小时,最长的也不超过24小时,并可以逐渐增加饮食种类和数量。
“通过早期进食、早期下床活动、多模式镇痛、减少引流管放置等综合措施,病人愿意下床活动,加速了术后康复。”陈强谱介绍,如胆囊切除是一个中等手术(三级手术),原来至少要住院5天左右,现在90%的病人,术后第二天就可以回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据悉,胆胰外科还在黄河三角洲区域率先开展了日间手术,有部分病人术后第一天(不超过24小时)即可出院回家;原先胆胰肿瘤的大手术病人平均住院20天左右,现在平均16天左右就能出院。
“实施ERAS,没有输家,只有多方共赢。”这样的自信,先是来自病人提升的就医体验,治病不痛,住院时间缩短,就医费用降低;再是医院提升运营效率,同时节约了医保资金,推动新医改实施;从政府层面上来说,惠民措施在医院得到贯彻实施,实现了多方共赢。
多学科MDT专家团队集中智慧
从诊断到治疗到康复,个体化方案增加病人获得感与满意度
在滨医附院的胆胰外科,多学科联合诊治一直在行动——
在诊断技术方面,除常规影像学诊断手段之外,胆胰外科和消化内科联合,进行有针对性的超声引导下的内镜活检,这对于胆胰肿瘤的术前确诊,提供了有力工具;滨医附院拥有鲁北地区唯一的PAT诊断特色技术;
在治疗上,“摒弃以前的单打独斗方式,在同一时间为一个病人服务”。胆胰肿瘤强调多学科MDT诊治,拥有多学科诊治团队,对中晚期肿瘤复杂病人,在病人的诊断上,联合病理科、影像科、超声科、肿瘤科、消化内科等科室,经过多学科讨论,集中智慧,根据患者病情提供最优的个体化诊疗方案,进行综合治疗,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多学科亦是贯彻始终:围绕微创技术的应用、麻醉技术与方法的优化、多模式镇痛、预防肺栓塞发生等内容,“多部门、多学科联合,医疗—护理—麻醉等一体化”的运行模式,加速康复外科技术理念得以全面贯彻实施,形成完整的诊疗体系。
肝胆外科欧琨教授介绍,2018年底胆胰外科团队利用互联网技术,成立了普外专业学术交流群,每周发布疑难病例进行线上讨论,有问题直接在群里进行探讨交流。这无疑是一个广泛意义上的“MDT”。目前已经有黄三角地区普外专业150余名成员。
“作为一个特色专科,下一步专业要更细化,让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相对更精准、更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让其研究的方向做得更深;加强胆胰肿瘤的基础研究,创新技术的应用,使更多病人得到更规范的治疗。”谈到科室最近几年的规划,陈强谱兴致盎然:“要加强科研能力,包括申请承担更多的科研项目,实验室平台要进一步优化,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学术交流方面,立足黄河三角洲区域,面向国内外,走出去请进来,再上一个新台阶。”
作为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滨医附院胆胰外科团队从普外科前辈身上,传承了不惧艰难和开拓创新的良好基因,他们将以评选为山东省临床精品特色专科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积极开展新技术,努力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肝胆胰疾病集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中心和国内一流的胆胰肿瘤特色诊疗专科。
国内首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门静脉切除肝圆韧带修补重建术在滨医附院完成
新闻推荐
日前,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了《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工作实施方案》。报考体育专业的考生须参加体育...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