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医疗水平高了 生病不用再“挨”

山东商报 2019-03-06 10:01 大字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提升以及医疗保险的覆盖,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小儿骨科主任医师刘复奇感觉比以前更忙了。

1983年,刚毕业的刘复奇开始在山东省中医院工作,谈起那时的医疗条件,时至今日,他依然记忆犹新,“那时候,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来看,对于今天来说都是比较落后的,人员少,条件差,器械差。”刘复奇告诉记者,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医院里只有十几个医生,“在一个半病房里只有不到四十几张病床,有些病人要等两个月才能住院,有些不是很严重的病人就只能回家休养。”

“那时候,医院每周也就十四、五台手术,现在医院里每天的手术量都会接近50台。”刘复奇说道,手术室内靠紫外线灯消毒,手术时的麻药剂量全靠医生的经验,“有时候一台手术下来要麻醉好几次,一台现在只需要一个小时的手术在那时要花费4到5个小时的时间,而且在那个时候,手术并不像现在这样,只要医生下手术通知,手术室就会有条件进行手术。”

刘复奇说,相对于以前骨科的牵引固定、手法整复骨折等治疗方案,技术的提升以及器械的发展为治疗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方案,“现在随着一些高科技器械投入使用,微创手术也越来越多了,而且无论是国内或者国外,学术等方面的交流越来越多同步也越来越多,这对医生技术的提升很有帮助。”

“除了技术水平、医疗条件等方面的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也比以前有很大的改善。”刘复奇表示,随着健康观念的提升,人们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有病靠“挨”,“加上医疗保险的覆盖,虽然我们医院的医生数量是我刚参加工作时的近8倍,但是,却比以前更忙了。”

记者侯宝之

新闻推荐

山东国惠获中资美元债市2018年度最佳首次新发奖

□记者李铁报道本报济南讯3月1日,由权威机构华尔街交易员系统组织的中资美元债市最佳交易与卓越机构评选结果...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