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民拿到了“话筒”,干部也要抓紧“触网”
记者一直是两会上比较抢镜的群体。他们手持“长枪短炮”,既敢“围堵”代表委员,也敢“拦截”部长,走到哪里都是亮点。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也彰显了中国的自信和两会的开放。但是,记者们在今年的两会遇到了网民的“盖帽”。首场“部长通道”,网民的提问就占了近五成,而且“含金量”很高。
网民“参政议政”,声音直达两会,在互联网时代是大势所趋。中国网民总规模已经超过8亿,平均在线时间超过5个小时,有网络的地方就有群众,有群众的地方就有民意,网络民意的代表性越来越广泛。“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两会把提问的“话筒”交给网民,不仅有助于把带着“草根”气味的原生态民意传递给代表委员,也有助于推动各级干部主动触网。
一段时间,个别网络平台乌烟瘴气、乱象频出,让一些干部对网络产生了偏见和畏惧,在工作生活中绕网而行,不懂互联网,不善于运用互联网。如果干部不能经常上网潜潜水,聊聊天,就很难准确掌握群众所思所愿,也很难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曾经有些干部因为不懂网络在群众面前丢了面子,甚至栽了跟头。但是,从这几年的两会能够看出,越来越多的干部已经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他们不仅熟悉网言网语,还领会了平等开放包容的互联网精神。面对网民的提问,部长们不仅没有“官腔”“官架子”,还能在谈笑风生中化解尖锐问题,展示了良好的媒介素养。
干部主动触网,一方面是解决自身“本领恐慌”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制度倒逼的结果。各级各部门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各级干部的舆论引导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要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必须要到群众聚集的网络上去。网络上的问政平台越来越多,一些网络问政栏目已经成为很多干部的必读。网民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势,他们能拿到“部长通道”的话筒也是水到渠成。
让网民直接提问的两会新风不会是一阵风,吹到深处必将助推地方和基层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春节之后召开的山东全省“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工作动员大会,已经明确提出创新“公开监督”机制,更加注重各项工作的群众获得感,把评判权交给服务对象和群众。为此,在今年要推行“电视问政”“网络问政”,每周安排一名省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公开向社会和群众答疑。可以预见,网民拿到手的不只是为自己发言的“话筒”,还有让各级干部冒汗的“尚方宝剑”。群众随时上网给干部打分,只说不干的干部前途堪忧。
当然,要形成网络“参政议政”的良性互动,还需要更多网民善待善用自己的权利,少一些情绪表达,多一些真知灼见,成为舆论场上强劲的正能量。
新闻推荐
3月4日,记者从济南市城市更新局获悉,舜玉街道办事处原省人口学校地块项目房屋征收范围已确定。此次冻结范围为东至山东省...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