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等学历给技工教育加油 全国人大代表郭锐建议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享受同等学历待遇
文/半岛特派记者李晓哲王丽平图/半岛特派记者梁玉鹏
“给产业工人代言”,是山东省总工会副主席,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转向架分厂钳工首席技师、中车首席技能专家郭锐代表的诺言,今年他同样重点关注了技能人才教育问题。郭锐认为,技工类院校的教育,应该享受本科或专科学历文凭,这更利于高层次技工的培养。
技工类教育应享大学文凭
“我这次两会提的建议是职业教育中的技工教育,让技工教育毕业的毕业生也能得到高等学历的文凭,这样对我们技工类院校的招生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都能起到推动作用。”郭锐代表说,因为技工院校的毕业生,是为我们制造业培养更多技能人才,这样从培养大国工匠或者高技能人才我们都会有先天优势。
郭锐表示,目前国家已经下发一些文件,技工类院校毕业的高级工和预备技师等同于高等学历的专科或本科文凭,但是确切来讲,在技工院校的毕业生中,并没有拿到专科和本科的毕业文凭,这一点也确实制约了技工院校的发展,所以需要从体制上,对这一问题予以改善。“我认为技工类院校的教育,应该享受本科或专科学历文凭,这更利于高层次技工的培养。”郭锐说道。
目前的技工教育学历认定上还存在一些弊端。就拿技工教育没有相应的证书来说,郭锐认为这对人才本身的教育水平的证明力度就很低,这样一来对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等方面本身就会有诸多影响,例如求职、待遇等。
人才共通更利于产业发展
据郭锐介绍,目前我国的技工教育体系中,高级技工等同于大专学历,预备技师等同于本科学历,如果技工教育能跟职业教育一样享受同等学历待遇,能够互相核发学历证书,对于家长让孩子去接受技工教育的意愿就更有推动作用,对高技能人才成长环境的提升就更好,同时也对整个社会对技工学校的认同度都非常有利。“尤其是我们目前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更需要有专业技能的高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更贴近于实践操作,更符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因此学历互认是势在必行。”郭锐说道。
郭锐认为,这在操作上实际上已有先决条件。他说,职业教育与技工教育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更倾向于理论,技工教育更倾向于操作,两者是互补的。例如一些高端人才职业院校培养多一些,而一些操作性强的行业则更需要技工类院校的学生。如果给他们同等学历待遇,两类人才实现共通,则更利于我国产业的发展。两者应该共同托起制造业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牵涉很多问题。职业学校隶属于教育部门,而技工院校属于人社部门管理。这需要顶层设计上来规范,在核发证书上有所体现,或者就给核发相应的学历证书。”他认为,要进一步整合体制机制,有可能的话实现两套体系的并轨运行,学历互通,引导家长、孩子,在同等学历待遇的前提下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教育方向。
身在基层感受产业脉动
去年全国两会上,郭锐成为首批两项“代表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为产业工人发声,引起全国媒体的关注。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全国人大代表,郭锐把身子扑在基层,更能够感受来自产业的脉动。他说自己这一年有不少收获,工作和代表履职上并重,这次大会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
郭锐出生于“铁路世家”,凭借精湛的技艺,他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所在领域的金蓝领专家,至今已获得50多项国家、省、市级荣誉。
2018年的郭锐十分忙碌,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让他又多了一份责任。为更好地履职,他参加了十多次基层调研,掌握了大量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他也多次走进企业和技工院校,宣讲两会精神,在他看来,人大代表就要做到“上传下达”。而更多的感受来自他的身边,“我是在这条路上一步步走过来的,身边的同学、朋友也都从事这个行业,平常我们的交流也会给我很多的启发和思考。”在谈到从去年到今年,履职的一年时间里自己最大的收获时,郭锐坦言,作为基层的人大代表,除了在工作中深入企业,到一些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进行调研外,更大的压力来自于如何能够更好地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和意愿表达出来。而在准备建议的过程中,他也是经过了多方调研,与学院的学生、老师、校长等进行深入沟通,这些方面对个人的履职和积累经验都起到了非常宝贵的作用。
工作室一年拿出22项专利
对于过去一年技能方面的提升,郭锐说还是自己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让自己很欣慰,工作室的开展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努力,“通过我们的团队能更好地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公关课题进行服务,能更好地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而个人技能精度的提升,这只是个人操作能力的体现,而不代表我们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更倾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高精尖人才。”
这一年对郭锐来说也是成果丰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的工作室,共申报了22项专利,包括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这一点更好地展现了技能人才在岗位上的创新引领驱动的作用,也将我们技能人才的成果更好地展示出来,通过成果转换,将所有技能员工身上能够提炼的鲜明操作法和工艺装备以及技术革新能够更好地得以展现。”郭锐说,这22项专利绝大部分都应用到了实践中,它们更贴近生产实际,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将技术革新、工艺方法的改进做的一些工艺装备然后将其转化为专利,更好地满足模具的精度,促进企业产品质量的提升。
“工人的创新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我们技能人才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业绩的一种体现。”正是郭锐代表和同事的努力,才有了山东在轨道交通产业领域的崛起和发展,才有了越来越快捷,越来越舒适的出行。这一年时间,济青高铁、青盐铁路等开通,青岛地铁13号线等开通,让山东的轨道产业快速发展,人们也越来越感受到轨道交通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对未来也更多了一份期许。
郭锐代表
新闻推荐
山东男篮大胜江苏队,提前四轮锁定季后赛席位 吴庆龙:现在磨合得最好
□本报记者王磊“我要先赞扬山东队,打得非常好,所有人对胜利的渴望都非常强,他们在场上满场飞奔,所有人都能看到...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