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槐树
□丁晨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流传了数百年的民谣,似乎要告诉华夏儿女一段什么样的传说和故事呢……
据载,元末战乱创伤还未医治,明初“靖难之役”又接踵而至。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遭难深重,几乎成无人之地。然而,当时山西却是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相对安定,加之大量难民流入,使山西成为人口稠密地区。明朝的皇帝老爷们,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从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间,组织发动了多次向无人之地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而山西洪洞县作为当时晋南人口最多的县,传说中国历史上罕见的悲惨的移民迁徙一幕,就发生在这里。
据传,明时洪洞城北贾村有一座广济寺,寺院宏大,殿宇巍峨,香客不绝。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大汉槐。汾河滩上老鸹在树上构窝筑巢,甚为壮观。移民大迁徙就在大槐树下汇集转迁。官兵们采取欺骗和野蛮的手段,强制把移民们集中在大槐树下,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移民反绑,用绳子联接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甚至还用刀在每个移民小趾甲上切刀作为印记。据说,至今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两瓣。
“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就是这种惨景写照。据传,逼迫山西移民时,时值寒秋时节,槐叶凋落,老鸦悲鸣,老鸦窝显得非常醒目。移民们凝眸古老的大槐树,听着栖息在大槐树上的老鸦不断发出悲鸣,潸然泪下,一步一回头,不忍离去,最终只能远远地望见大槐树上的老鸹窝。这样,大槐树和老鸹窝就成为移民惜别家乡的标志。在长途跋涉的押解途中,常有移民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我要解手小便。”时间长了,这种口头请求,就简化为“老爷我解手”。以至后来,今天“解手”便成了“小便”代名词了。
这是华夏儿女一段挥之不去的充满血泪、仇恨的悲壮故事。
古人诗云:烟花三月下扬州。去年的烟花三月,我没有南下扬州,而是慕名来到山西洪洞大槐树下。
这里1984年已建成了规模不小的大槐树旅游区。旅游区大门口一个庞然大物——人造的大槐树根雕巍峨矗立,大门上“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八个大字赫然醒目,旁边竖有“明代移民遗址”石碑。现已建好的一期工程看,园区建设可分三区:祭祖活动区、名胜古迹区和风景旅游区。园区的根雕大门、洪崖古洞、祭祖堂、望乡阁、溯源阁、莲花塘、莲馨桥、同源渠和思源潭等人造景点,还不乏庄重典雅,错落有致,独具匠心。
走出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区,总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我在想,迁徙自由、居住自由应该是人的与生俱有的权利,人为地强制和破坏,只能给我们的民族、社会、同胞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和罪孽。我以为,发生在600多年前的明朝封建社会,却用2700多年前的奴隶社会的野蛮方式,强制移民大迁徙,不管皇帝老爷们出于什么动机和背景,也不管有什么缘由和效果,都应遭到国人的鞭笞和诅咒。
面对“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我突发奇想:能否把“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改为:“洪洞大槐树悲情园”、“大槐树移民纪念堂”或“大槐树移民伤心地”。全世界华人都知道: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人们在大槐树下一游,恐怕还是为了寄托和释怀一种缅怀先辈、珍爱生命、珍惜今天的哀思和情愫吧!
新闻推荐
山东小将于子洋在本次比赛中有上佳表现。新华社发本报记者刘瑞平3月3日发自深圳深圳“地表最强12人...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