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以制度变革释放创新潜能

大众日报 2019-02-20 09:25 大字

□才洪彪

制度决定激励,激励决定绩效。创新活力不足,源于创新激励不够。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大军、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最大规模的科研队伍,蕴含着丰富的创新潜能,只要有科学的制度设计,就一定能打开宝库之门,唤起亿万大众的创新创业激情,汇聚成浩浩荡荡、不可阻遏的高质量发展洪流。

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需求由企业提出、投入向企业集中、人才向企业集聚、科研在企业展开、成果通过企业转化

据统计,每年我国论文产出量、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为世界第一,但转化为现实成果的情况却并不乐观。一些高校教师坦言:“所作的许多研究都在云彩之上,落不了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量科研活动集中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注重的是完成科学实验、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成果,而不是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其中,有成果脱离现实、无法实现产业化的情况;有转化体制不顺畅、转化动力不足的情况;也有成果中试缺乏、转化难度大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就地方而言,应尽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制,需求由企业提出、投入向企业集中、人才向企业集聚、科研在企业展开、成果通过企业转化。应鼓励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形式与企业开展合作:可以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企业兼职兼薪;也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停薪留职、创新创业。应鼓励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让科技成果,全面落实“两个50%”的激励政策,即:提取不低于50%的技术转让净收入用于奖励,作出主要贡献人员获得奖励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简化程序、提高效率,使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落到实处,让创新创业者“名利双收”。应大力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构,探索建立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市场化方式为成果转化提供全流程服务,推动种子期、成长期企业发展壮大。

对人才的界定和评价,不能仅靠政府部门单方面评定,而应靠市场发现、靠同行专家认可、靠实际贡献说话,避免资源过度向特定群体集中

对于人才的认识和界定,是一个重要问题。依笔者看来,人才应是一个宽泛概念,而不应狭义理解。头戴“高帽”、头顶“光环”的是人才,有一技之长、有创新能力的普通劳动者也是人才;引进的“外来和尚”是人才,土生土长的“田秀才”也是人才;集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是人才,遍布乡野、奋斗在企业的也大有人才。古今中外,布衣宰相、草根企业家、平民发明家层出不穷,受到表彰的百名改革先锋,很多都是由普通的农民、工人、教师、大学生、民营企业家成长起来的。因此,谁是人才、谁是庸才,绝不能靠政府部门单方面评定,而应靠市场发现、靠同行专家认可、靠实际贡献说话。

对成名成家的领军人才重点支持,十分必要、无可厚非,但若将资源过度向特定群体集中,而忽视千千万万的潜在人才,则势必会导致学术垄断、科研垄断、阶层固化,压制人才成长活力。人才政策只有保持开放性,能者进、劣者汰、吐故纳新,才能增强横向流动性;只有坚持普惠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优质种子自由成长,才能增强纵向流动性,形成万马奔腾之势。

应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不同职业特点,设计、推出人才培训、人才评价、人才流动等系列普惠政策,为每个人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比如,建立面向全体民众的教育培训平台,构建职业农民、企业管理、实用技术、文学艺术等培训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政府补助与个人付费共分担,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职业追求,选择培训“套餐”,提升专业技能。应建立赛马不相马的人才选拔机制,重学历不唯学历、重资历不唯资历,以品德、能力、业绩、贡献论英雄,为每个人创造公平竞争的起点,使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大企业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受制于既得利益和路径依赖,未必有同样强的创新动力;小企业创新动力更强,但创新资源不足,对优惠政策、政府服务的使用效率更高

一些地方出于经济发展、财政税收等方面考虑,全力支持大企业发展,土地资源、金融资源、科技资源、人才资源优先向大企业倾斜,政府服务优先向大企业提供,各类优惠政策优先让大企业享受,大企业很容易获得、保持市场主导地位。

问题是,大企业固然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但受制于既得利益和路径依赖,未必有同样强的创新动力。柯达最早发明了数码相机,却因害怕影响胶卷业务而将其束之高阁,最终走向没落。小企业有强劲的创新动力,却受困于融资、市场开拓、人才招聘等多重难题,政府服务的可获得性也远远不如大企业。一些地方新增企业贷款的95%流向了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获得的新增贷款仅有5%。这种情况下,小微企业的成长壮大步履维艰,自身的创新潜能难以发挥,也无法对大企业创新带来有效压力,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力自然就黯然失色。

对此,地方应尽快搭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的支撑体系,政府服务、社会服务、金融支持等全面配套,税收优惠、融资优惠、场地优惠等全面落实,创业咖啡馆、创业孵化器、创业园区等全面到位。小微企业和个人,只要有好的创意、好的技术、好的产品,就可拎包入住、集中精力创新创业。在前赴后继的创新浪潮中,在不计其数的市场试错中,一定会源源不断地催生一批又一批高科技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有效促进企业纵向流动,极大增强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

创新创业由人开展,人的行为受文化支配,只有大力营造求新求变、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才能涌现更多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新实践

凡是创新强国,皆有创新文化、创新氛围。深圳、杭州等创新创业高地,都是创新文化浓郁的城市。

创新创业由人开展,人的行为受文化支配,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才会有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创新实践。

对此,应大力营造求新求变的文化氛围,鼓励大胆探索,善待新生事物,支持各种新想法、新尝试、新技术、新产品,让创新火花发光发热。有统计显示,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都是合作获得的。应大力营造合作包容的文化氛围,搭建交流沟通的畅通渠道,创设合作共赢的平台机制,让天南海北的人才聚在一起,让各种奇思妙想融在一起,让创业创新力量汇在一起。创业创新如大浪淘沙,有成功也有失败。应大力营造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对创新创业遇到挫折的人,不仅不能冷嘲热讽,还要抱以同情、给予鼓励、进行帮扶,助其愈挫愈勇、东山再起。

知识是创造力的基础,却不是创造力本身。发挥教育对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础性作用,应进一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人格

教育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础。与经济总量、人口规模、学生数量、教育投入等相比,我国的学生创造力水平、高水平世界一流大学数量、重大科技原创成果等,显然是难以匹配的。是学生不够勤奋吗?是教师不够努力吗?并不是。据《2018年中小学生减负调查报告》,29.26%的学生睡眠不到8小时就被叫醒,到六年级这一比例高达39.5%,每10名十岁左右的小学生中就有3至4名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65.3%;部分区域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四年级超过60%,八年级超过80%。大中专学生学习时间相对宽松,但绝大多数还是勤奋上进的。

为什么如此高的学习强度,依然培养不出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创造力?问题出在教育方式、学习方法上。如,在升学焦虑、竞争焦虑、社会焦虑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应试教育情况依然突出:学生升学压力大、考试压力大,学业负担重、课外负担重,重复学习时间多、自由探索时间少,规定课程多、兴趣课程少,反复练习、课外辅导、死记硬背挤占了品德培养、艺术熏陶、体育锻炼、创新实验、社会实践的应有空间。一些大中专教学照本宣科,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学生理论学得多、动手能力差,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凡此种种,消磨了学习兴趣、侵蚀了创新创造力,也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知识是创造力的基础,却不是创造力本身。无尽的好奇、丰富的想象、发散的思维、独立的思辨、自主的人格、探索的精神、健康的体魄,都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要素。知识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只有依托创造性思维、创新性人格,才能转化成创新实践。我们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重构教育教学方式,重点是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考试方式、评价方式,更加注重素质培养、探索实验、社会实践,涵养品德、增进健康、增强创造力;应全面推进学校“去行政化”,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现教育家办学;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薪酬待遇、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终身从教,使其不断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新闻推荐

山东省出台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 个人最高可申请15万元担保贷款

本报讯(记者尹晓燕)日前,《山东省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明确提出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人员自主创...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