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对环评机构弄虚作假必须依法惩治

大众日报 2019-02-19 10:00 大字

□杨玉龙

近期,生态环境部向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河南等省级生态环境部门移送部分环评机构问题线索,要求相关生态环境部门依法开展调查取证,对存在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罚,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月14日人民网)

正如媒体报道,生态环境部移送环评机构问题线索释放严管信号。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一个建设项目规划或开发前,对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环评通过方可建设。环评机构不认真履职,甚至弄虚作假,不仅有违职业道德,更有可能涉嫌触犯法律,难逃制裁。而且,环评机构弄虚作假被罚的前车之鉴不胜枚举。

此次生态环境部移送的问题线索,大部分是生态环境部在组织对环评文件进行技术复核时发现的,主要问题是环评机构在编制环评文件过程中,涉嫌违反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和技术规范规定,编制的环评文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也有部分环评机构为应付检查,弄虚作假,修改多份环评文件的情况,足见其行为之恶劣。

环评机构弄虚作假,依法惩治是根本。比如,环境保护法明确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在有关环境服务活动中弄虚作假,对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负有责任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当与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其他责任者承担连带责任。

即便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改决定,并于当日公布施行,取消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事项。但这并不意味着由此放松了环评管理,反而是进一步提高了对环评机构编制环评文件的质量要求,并且大幅提高了处罚力度,对环评机构和环评文件编制人员实施“双罚”。

从根本上讲,环评机构弄虚作假的背后在于以下几点:一是环评机构及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二是对环评机构管理力度疲软;三是在于追责不力,比如山东提出建立环评终身责任制就值得称道,其最大亮点是对质量低下的环评文件给出了明确的判定标准,并通过媒体公开;四是诚如媒体报道,处罚环评造假,也要环评报告公开,公开是“揭黑亮丑”的法宝。

此次生态环境部表示,将密切关注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调查处理进展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开查处结果。所以,涉及到的省份当引起重视,务必将这些造假者关进法律的笼子。同样,也应进一步加大环评文件技术复核力度,对发现的环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同时完善对环评机构的监管,不断增强环评公信力。

新闻推荐

过关要跨“三座大山” 艺考今年更不易

艺考已经过半,不管是艺考生还是陪考家长都感受到了今年艺考竞争的激烈。校考高校数量减少、考生人数增加、文化课成...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