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网红齐鲁“国家宝藏”保护整理与研究获阶段性成果7623枚银雀山汉简首次“全息”呈现

济南时报 2019-02-13 14:13 大字

《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银雀山汉简细节图

出土竹简的银雀山1号墓和2号墓

□本报记者 钱欢青

年度网红节目《国家宝藏》第二季2月9日迎来“国宝收官之夜”,来自9大博物馆的9件国宝入选《国家宝藏》特展,将在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展出。其中山东博物馆入选的是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

银雀山《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为何能击败同样亮相《国家宝藏》第二季的明衍圣公朝服、战国铜餐具而进入特展?眼下这批汉简的保护整理与研究情况如何?记者采访了山东博物馆副研究员卫松涛。

首次全面呈现银雀山汉简所有细节

在《国家宝藏》第二季中为国宝守护人王学圻现场介绍《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的,正是卫松涛。他告诉记者,《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汉简的价值众所周知,它是目前现存最早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版本,“《孙膑兵法》更是失传已久,它的出土证明了学界一直有争议的孙膑及其兵法的存在”。

卫松涛说,1972年4月,在临沂银雀山一号、二号汉墓出土大量竹简和少量木牍,旋即运往北京,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专家进行了保护和整理,1976年运至山东博物馆,保存至今。经过整理,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在内,目前馆藏银雀山汉墓竹简共7623枚、木牍5方。从1975年开始,“银雀山汉简整理小组”编纂出版了《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孙膑兵法》《孙子兵法》等众多成果。

从2015年开始,山东博物馆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湖北省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等单位联合开展了“银雀山汉简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项目工作包括:银雀山汉简的预防性保护和数据采集;银雀山汉简的整理与研究;以及文物的后续保护。2015年10月,第一项工作顺利完成。眼下整理研究和后续保护工作正在同步进行,“计划2019年9月先出版两辑,到2020年全部出版,具体包括红外线、彩色及部分放大图版、释文、集注等,预计总共不少于10辑”。

卫松涛表示,原来的整理成果水平非常高,释字精准,尤其是当时秦汉简帛文字资料出土尚少、有关秦汉文字变化的知识难以与今天相比,而且整理小组在释读字形时往往仅能引汉印、汉碑文字进行比照、拼合编连,其水平之高令人惊叹。但原来的整理释读一是没有将银雀山汉简全部包括,二是由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限,只能使用黑白原大照片,远不能跟现在的高清数码彩照和红外照片相比。这一次的整理,呈现了每一根竹简的正面反面高清彩色照片和红外照片,并进而在此基础上补正原来的整理成果,这是对银雀山汉简所有细节的首次全面呈现。

高清彩照、红外扫描,发现众多“新信息”

卫松涛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新的银雀山汉简整理小组第一次为所有汉简做了两套完整的图像资料。采集了全部竹简的正、背面红外线图像和高清彩色数码照片。与上世纪70年代的黑白照片相比,新采集的数码彩照清晰度提高,红外线扫描照片则将之前肉眼难以辨识或不可见的信息显示出来。两套图版均是数码形式,方便整理组在电脑上进行放大、缀合等操作,也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首先是数码彩照能如实反映原简的线条颜色。以出土竹简中的《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之居》一篇为例,其中有绘于简上的“八风”图,图中有红色线条和黑色线条,黑白图版中不易辨认,尽管原整理组做了复原图,但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彩色数码图片则如实反映了线条颜色,一目了然。

而红外线扫描照片更能捕捉到肉眼看不见的信息,纠正了原整理小组误释的文字。比如《曹氏阴阳》篇中有一个字,被编绳痕迹的杂质遮盖,左边的偏旁未能完整显示,原整理小组将其隶定为“咳”,而在红外线图像中,则清晰地显示,这个字左边为日字旁,此字应为“晐”字。

另外,卫松涛表示,新的图像资料不仅包括带有文字的正面,竹简背面也全部扫描、拍照。背面信息最新的发现主要是简背划痕和反印文字。简背划痕在近年的简牍整理中大量发现并得到重视,其在竹简编连过程中的作用是大家公认的,出土竹简往往散乱,肩背划痕对复现竹简的编连顺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上世纪70年代,简背划痕尚未被学术界正式发现,原整理小组依据字形、内容等对银雀山汉简进行了分篇、缀合、编连工作,现在依据简背划痕,可以验证编连的正确与否,或纠正疏漏。

此外,简背反印文字也能补充完整竹简上脱落的字迹。简背反印文字是竹简在地下饱水环境中,由于互相叠压而导致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枚竹简正面的文字墨迹印到了其他简的背面,有的不是墨迹反印,而是竹简带有墨迹的一小层竹质剥落,粘连到了另一枚竹简的背面。卫松涛说,这种现象在银雀山简中也有发现,而简背反印文字对复原竹简编连顺序和缺失内容的补充都有一定的帮助。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整理的图像资料采集非常全面,包括此前未知归属的散简、部分因文字残损过甚并未释读发表的竹简等全部都在整理之列。这部分内容数量较大,内容丰富,对于银雀山汉简的研究同样具有重要价值,新的整理小组在这方面也已经取得重要突破。

每根竹简都有四层“保护网”

卫松涛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保护银雀山汉简,2015年,山东博物馆完成了馆藏全部竹简的预防性文物保护工作,重新加注了杀菌剂五氯酚钠溶液,更换了部分玻璃片、试管、橡胶塞、玻璃盖等装具,对所有的试管装竹简进行了重新捆扎和蜡封。完成了一次较为彻底的全面检查和预防性保护工作,保证了文物的长期安全。

而文物的后续保护工作也在持续进行和探索中,卫松涛说,一支竹简至少有四层保护:首先是杀菌剂溶液,其次是玻璃管,然后是囊匣,“每个囊匣放10到20根装有竹简的玻璃管,囊匣材料是安全、轻便、环保的木板”,最后,囊匣还要放在博物馆库房的文物柜之中。而库房也需保持恒温恒湿。如此算下来,每根竹简至少有四层严密的“保护网”。不仅如此,在日常保护中,工作人员还定时对所有竹简进行检查,及时添加蒸发的溶液,更换坏损的玻璃塞。

另外,山东博物馆还和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合作,选择了几十枚竹简进行脱水保护的实验,卫松涛表示,由于文物保护事关重大,对新技术手段的应用极为谨慎,因此目前对脱水保护的效果还在观察当中。

新闻推荐

省内最大冷轧不锈钢深加工项目开工设计年产80万吨冷轧不锈钢板材

泰嘉冷轧不锈钢板材深加工二期项目开工奠基。开工仪式现场开工仪式后,现场各种机械立即投入到工作当中。(本报记者亓亭...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