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冬日挖藕人

刘贵星 2019-01-20 20:31 大字

“夏采莲子冬挖藕”,赣西湖泊纵横交错,盛产莲藕,而寒冬正是收获莲藕的季节。有句老话专门形容挖藕人的辛苦:“辣椒咽谷酒,苦命人挖藕,人去烤火,我往湖里走。”一月,正值数九寒天,寒风料峭,江西新余市罗坊镇湖头村上千亩的藕塘进入了采挖旺季。一大早,老胡和同村人便来到这片荷塘开始一天的劳作。

顺着枯干的荷梗,挖藕人用铁铲一路翻开淤泥,动作娴熟自如。

借助简单的工具掀开淤泥,便可找到莲藕

藕塘由老板承包,挖藕都是湖头村里上了年纪的人,他们平时在家种地,农闲几个月便来挖藕。湖头村的藕全部为细长的“湖藕”,根基较深,抽干湖水借助铁铲挖,一天只能挖百十斤藕,每斤两元的人工费,挣点辛苦钱。

春节临近,由于各地气温均有下降,加上年关在即,更是莲藕需求旺盛之时,莲藕价格有所上涨,为抢占市场,莲农都在抓紧时间将池中的莲藕采挖出来。卖个好价钱。

为了多挖藕,老胡顾不上回家吃饭,老伴将送饭到藕塘,天寒地冻,咕噜几口酒,驱下寒气。老胡今年75岁,性格有些固执,子女已成家,都不让他来挖藕,但他还是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老本行。

每次下水,挖藕人至少要干三四个小时,中饭都在藕塘边简单吃点充饥,然后就继续下塘劳作。挖藕人都是附近上了年纪的村民,年轻人喜欢到外面打工,不干这种辛苦的劳动。一天的辛劳换回百十元的收入。不是生活所迫,没有哪个愿意从事挖藕这个行当。

他们从秋收,一直干到来年的四月份才结束。几天后,一场大雪降临,此时冰水刺骨,残败的荷梗歪歪斜斜,寒风让这片藕塘愈发萧瑟。气温零度以下,一般人在荷塘边很快就被冻透了,挖藕人依然活跃在藕塘,一些身体不好,吃不了苦的逐渐退出了这一行。   

在罗坊镇三十公里开外的新溪乡下埠洲村,同样活跃着一群挖藕人。与湖头村挖藕人不同的是,他们是职业挖藕人,十多人的队伍来自姚圩乡,由老宋牵头,长期活跃在江西新余及周边地区。他们熟悉每一块荷塘的面积、藕的产量、淤泥深浅等情况。

与“湖藕”不同的是,这里种植的是粗壮的“塘藕”,挖“塘藕”只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双手在淤泥中刨挖。

挖藕人弓着身子,两只手在泥水中不停地划动着,直到一整支藕被完整地挖出来。

挖好的莲藕装上船运到岸边

寒风中,挖藕人小心翼翼地将莲藕捧在手上,就像捧着一件来之不易的战利品。

常年泡在水中,挖藕人的皮肤粗糙无比,还经常被泥里的利物划伤,指甲缝隙里有一圈洗不掉的黑泥,这是常年挖藕留下的,很多人因此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每次下水,至少要工作两三个小时,挖藕也因此被许多人称为冬日里“最苦的差事”。

“塘藕”比较容易获得,正常一天可以挖三、四百斤,每斤有一元的报酬。傍晚时分,老宋和同伴们将挖到的莲藕收集到一起搬运上岸,然后洗净。藕贩骑着摩托车早已在岸边等候。 

洗净后称完重量,交给藕贩,老宋和同伴们便结束了一天的劳作。他们在这块荷塘干了三天,谈到这几天的收入,老宋直摇头:“划不来,这里的塘泥带沙,不好挖,产量又低,一天只挖了一百来斤,不挖了明天去西力江挖。”荷塘承包人老陈面露难色,好不容易抽干,只挖了三分之一便没人愿意继续挖,剩下的将全部烂在淤泥中。

南方的冬天格外寒冷,连续数月的阴雨,迎来难得的晴天。与新溪一山之隔的姚圩镇荷浦村,一片残荷孤影下,是一片正待收获的藕塘。

齐腰深的淤泥中每行进一步都非常的艰难,何师傅和他的“团队”在这片藕塘已经奋战了好几天。

挖藕是个力气活,腿常常冻得难受,但上身基本不冷,因为上身需要使很多劲。

挖藕还是个技术活,经验丰富、技术高的挖藕人挖出的藕不会断,没有损伤,卖相也好。

挖藕人常年泡在水中,手掌粗糙无比。

阳光下,这些挖藕人就像一个个灵动的音符,让乡村的冬季充满活力,又仿若一个个小小的墨点,浸润着乡村岁月中宁静的画面。

团队中年龄最大的是艾香根,七十二岁,年轻时就开始挖藕,这一行干了几十年,仍然动作利索。因为太辛苦,现在的挖藕人屈指可数,艾香根的外甥小蒋刚干了几个月,动作明显要慢得多。

日落时分,何师傅和同伴们共挖出2000多斤的莲藕,每斤1元,每人可以分到300多元的收入,这是他们最为幸福的瞬间。

挖藕很辛苦,夏天热,冬天冷,至于蚊虫叮咬、被蚂蝗吸血都是家常便饭。而且由于常年泡在水里,很多职业挖藕人或多或少都有关节炎。一根完整的莲藕,少说五六斤,重的有上十斤,长时间在藕塘里劳作,对身体是一项考验。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挖藕,干完这里,何师傅他们就要辗转到下一个藕塘,对于他们来说,没有比挖藕更适合他们。

罗坊镇帮甫村,冬日的田野显得十分萧瑟,务农的人们等待着新一年的春耕秋实。只有村外的池塘边才能零星看到些许人影,这是一大片藕塘,远处几只白色的鸟正在翩翩起舞;近处,三名穿着笨重橡胶服的人,合着柴油机“轰隆隆”的声音,弯着腰,似乎在淤泥中掏挖着什么——他们就是挖藕人。

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水服”,带着水枪,游走于一米多深的水塘里。

挖藕人穿着厚重的防水服,就像太空人。

藕塘里东倒西歪地竖着枯萎的藕秆,气温接近零度,寒风刺骨,挖藕人探下身去,大腿以下没在泥水里,俯下身弯着腰,摸到藕枝后顺势跪在泥里,一手握着高压水枪,一手抓住藕枝,随着水枪把莲藕周围的淤泥冲开,一条长长的莲藕就被拔了出来。用水枪直接在水下挖藕,比常见的挖藕方式效率要高一些,莲藕水分保持的好,外观干净,经济效益也会高一些。

挖藕人探下身,佝偻着腰,脸几乎贴到冰冷的水面,十指伸入淤泥。这里的采莲方式不像其它地方,荷塘的水不用排出,挖藕人穿着橡胶防水服下到水中,携着高压水枪打开泥浆,直接在水下采莲,采出的果实直接漂在水面,然后再捞到如船形的塑料包或小船上,装满后拖到岸上。夏天炎热,挖藕人常被蚊虫叮咬、蚂蝗吸血。

挖藕人必须穿着上十斤厚重的皮衣下去挖采,加上皮衣不透气还有池塘里面的淤泥,采藕的工作并不简单。现在已经一月份了,天气越来越冷,挖藕工作又增加了难度。池塘一般都有一米深度,一天在藕塘里泡上七八个小时,常人是真的难以忍受。

下水挖藕的工服是完全封闭的,穿脱都比较麻烦,所以一般下水前要先上厕所,而且基本一天都不怎么喝水,时值寒冬,莲藕埋得深,必须跪着才能挖,这一跪就是几个小时。

 他们来自上千公里远的山东荷泽农村,今年56岁的侯佳贵是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做“挖藕人”有30多年,期间不仅养育了四个小孩,还在老家盖上了新房,“现在小孩长大了,我也没什么负担。但挖藕的技术在手上,还是想继续干下去。”侯明生是他的同村发小,比他小两岁,年轻时就一起干挖藕,据侯佳贵讲,他们村百分之八十的男性在全国各地从事挖藕。

 在塘里行走十分不易,挖完上岸时显得步履阑珊,见到他们的时,刚结束上午半天的劳作,长期的劳累,让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十多岁。

 老板将这一大片藕塘承包给他们三人挖,吃住在藕塘边的简易工棚,包吃包住,每斤两元的报酬,只要不下雨,每天可获得三四百元的收入。小杨和侯佳贵、侯明生是同乡,今年三十二岁,住在荷泽近郊,挖藕干了十多年。家里三个小孩,都已上学,家庭负担比较重。说到挖藕,他对这行还比较满意:“过段时间跟老板商量一下,价钱合适的话,春节就不回去,留下来继续挖藕”。

傍晚,他们已经劳作了八、九个小时,爬出水面,结束一天的水中作业,收集好当天挖的莲藕。此时气温接近零摄氏度,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子一样,让人瑟瑟发抖,一般人在荷塘边很快就会被冻得不行。采出的莲藕直接漂在水面,洗好放在篷布或小船上,装满后一起拖上岸。辛苦一天,挖了几百斤莲藕,最后称重,便是当天的劳动成果。

经过一番挑选,摘去多余的藕节,老板分别给他们称重,那一堆数百斤洁白的莲藕就是他们当天的劳动成果。侯明生告诉我,通过挖藕,一个人一年大概有五、六万元的收入。钱虽不多,却撑起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由于藕身脆嫩,人工挖藕一直难以被取代,无法机械化作业,挖藕人必须“身陷泥潭”,靠经验和技术一根根从黑泥潭里小心取出湖藕,可谓泥里“淘金”。他们如同候鸟一样,穿巡在各地,每天以淤泥打交道,劳作七八个小时,平均每人每天挖出好几百斤藕,很多人手指骨节突出,患有风湿等病痛。正因为有这些挖藕人辛勤的劳动,才有我们餐桌上一盘盘洁白可口的藕片。

新闻推荐

山东生猪价格继续回升

据新华社济南1月19日电(记者叶婧)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月7日至1月13日,山东生猪价格继续回升。业内人士...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