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23岁,她在鲁图整理古籍

济南时报 2019-01-10 14:13 大字

张丽叶在修复古籍 记者黄中明 摄

为了给110周岁的山东省图书馆庆祝生日,新入职员工张丽叶在微信公众号上写了一篇《23岁,我在鲁图整理古籍》。原本了解古籍修复不易,却不知道古籍整理的难度,但顺着张丽叶的目光去看,才知道古籍普查也是一件脑力与体力并重的工作,而且其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奇遇。索性,跟着小叶一起,走进山东省图书馆(以下简称鲁图),走近那些一直默默坚持“唤醒”古籍的人,走近那些古籍中的故事。

第一次进入古籍书库:神秘and高大上

张丽叶,大家亲切地称她小叶,去年10月入职鲁图,作为新入职员工锻炼,与其他4位小伙伴儿一起被分到鲁图的历史文献部整理古籍。所谓整理古籍,实际上是古籍普查,就是将那些沉睡在书库中的古籍整理出来,为它们编目,让每一册古籍都有个“身份证”,以待后人充分挖掘这些古籍的价值。

小叶仍记得第一次进入古籍书库时的感受——“神秘and高大上”,“看到泛黄的书页、红色的印章、古色古香的陈设展,我内心小小激动了一把,尤其是前辈把蓝大褂和口罩递给我们时,我有种做特殊任务的自豪感”。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古籍展览室就是小叶们“做特殊任务”的地方,在这里,地上、桌上都是堆积如山的古籍,有的纸页泛黄、有的已经破损。由于古籍带着诸多灰尘,待一会儿,便觉咽喉不适,工作人员基本都戴着口罩工作,甚至手机也要加上一层保护膜。

对版本、查存卷、标记记录、捆夹板、点册数、数种类、搬书上车、到库上架,是小叶们整理古籍的流程。别看说起来简单,但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不仅需要耐心,还需要深厚的古文和文献学知识。比如要会写繁体字,按照惯例,古籍普查记录都要使用繁体字,“刚开始很多不认识、不会写,就只能照着画,现在顺畅多了”。小叶用自己黑乎乎的小手,拿给记者一张“未编古籍普查底单”,包括书号、书名卷数、作者、版本、册数、存卷、行款、钤印等,这是他们在古籍普查时需要一一确认的。

小叶说,在古籍普查中,最终重要工作之一便是辨认版本,从工艺来说,一般分为木刻本、石印本、铅印本,此外还有朝代和年份问题。刚参与古籍普查时,小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一部古籍并没有写清具体出版年代,小叶只能按照前辈给出的办法,在书中认真翻找皇帝名字的避讳,“假如是康熙年间的,就会避讳‘玄’字,后来我在书中翻来覆去地找,发现对康熙、雍正等皇帝的名字都有避讳,最终才确定是乾隆年间的版本”。这还算比较简单的,更多古籍版本需要请教专家或到专业网站查找才成。

仿佛穿越了一般竟然“遇到”了傅恒

人们眼中枯燥乏味的古籍,在这群90后年轻人心中却有着别样的魅力。

小叶说,刚开始整理古籍时会觉得烦躁、无趣,后来却发现古籍很好玩,有很多小奇遇,“比如,有些与佛教有关的古籍中,佛教画像就很好看,还有很多民国文献也很接地气,既有手工编织,也有警犬论、人的死亡状态等刑侦知识。前段时间不是《延禧攻略》很火吗?我们就遇到了傅恒编纂的《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当时感觉特别亲切”。小叶说,整理古籍的这段日子,真的让她长了不少知识,“整理《四库备要》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子’,竟然还有人叫‘尸子’”。

同小叶一样,也是刚刚入职鲁图的田昕承正在翻阅一本《定本墨子闲诂》,其中有很多前人做的批注,“你想,近百年前,可能也有一个人,像我这样摸过这本书,也曾挑灯夜读,还认真批注,仿佛穿越了一样”。小叶的另一位小伙伴儿鲁巍伟,对这些古籍就更加爱不释手,在整理《管子》的过程中,干脆去借了一本现代的经济学对照研究,“你会发现管子的很多理念很时尚”。此外,在整理古籍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古人与现代人一样,也喜欢在书中夹一些东西,比如有蛇皮的书签、烟叶、木兰花瓣等,“还有人很喜欢盖私印”。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便会在《未编古籍普查底单》中记录下来,并保留原貌存放。

守住先人心血等待后人去挖掘

用小叶的话说,在整理古籍过程中,她还遇到了一群知识渊博、风趣幽默、高学历并且敬业踏实的前辈,他们几年甚至几十年始终与古籍为伴。

比如李关勇,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研究馆员,与古籍相伴近20年,接触古籍5000种以上,并负责鲁图古籍库的管理工作,被称为“山东文化的守护人之一”。在这次古籍普查过程中,小叶们填写的每一张《未编古籍普查底单》,他都认认真真审核,保证登记信息的精准、规范。对他来讲,小叶们的奇遇已经不足为奇,最让他兴奋的,还是能够遇到珍贵的古籍善本。比如在去年的古籍普查中,他们便遇到了元刻本的《碛砂藏》,这是中国较早刊刻的大藏经之一,“开始便觉得像是元刻本,但不敢保证,后来请来各地专家研讨,才最终确定为《碛砂藏》,这是十分珍贵的”。

还有被小叶们亲切地称为“金博士”的金晓东。从山大读到复旦再回山大,从硕士到博士后,再到省图历史文献部副研究馆员,因专业对口且学问扎实,金晓东成为小叶们的“小智囊”。在整理古籍的过程中,他会随时带着电脑,帮助大家检索相关信息。

常年与古籍打交道,你问他是否觉得枯燥,金晓东摇头否认,他说:“每本书都有它的故事,它的作者、内容以及出版、保留过程,都会让你觉得有魅力”。金晓东说,去年,他们整理过程中,在一部古籍中发现了一些炮弹碎片,“我们的老馆长王献唐曾撰文记载,1937年日军侵华时,炮弹都落到了山东省图书馆院内了,可能就是这些炮弹”。金晓东说,整理古籍的过程,总会觉得自己与那些前人打了一个照面,先人认真写书的过程让他感动,一代一代像王献唐一样默默无闻守护这些古籍的前辈更让他动容,“我们现在做的,就是要守住先人的心血,等待后人去整理和挖掘,这是一种使命感”。

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研究馆员杜云虹介绍,山东是孔孟之乡,古籍数量众多,目前省图约有70万册历史文献,约10万册未完成整理,在古籍普查过程中,他们先后发现明嘉靖年间、清雍正年间的多种珍贵古籍。小叶、李关勇以及金博士们只是山东古籍整理和保护过程中的一个缩影,“连续两年,我们还从山大、山师等高校召集了一批古籍普查志愿者,目前古籍普查已经常态化,争取在2020年,完成馆内未编古籍的全部普查”。 (记者石晓丹)

新闻推荐

孙继才 心酒飘香 情系万家 (中篇)

心贵旷达,气贵丰盈。董事长韩宇寄意心酒飘香的生活,天天有惊喜;希望心酒人的美好创造,事事有奇迹。他欣喜地看到企业2018,通过...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