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身怀绝技,导游才有战斗力

齐鲁晚报 2018-12-27 05:31 大字

温涛

提起导游,你的第一印象或直观感觉是啥?是耍耍贫嘴的段子手,还是动辄挖个坑让你买买买的黑导购?如果这样想,那实在是拉低了真正导游的身段了。

上周,去参加了省旅游行业协会组织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文旅融合座谈会。会长王德刚教授是恩师,来自业界的几位旅行社大咖,基本都是山东省旅游界的前辈,也是老朋友,所以大家聊得很尽兴。在谈到旅游人才话题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聚焦到了导游身上。

山东旅行社国际旅游有限公司的王玉才先生,1978年自北外毕业分配到山东,就开始做旅游接待,至今已40年,也是山东省旅游界元老级的人物了。他深有感慨地说,现在全省注册的导游人数超过3万人,听起来队伍越来越壮大,但真正的人才还是稀缺。尤其是优秀的外语导游,根本不够用,他们经常从北京等地聘请,英语的一天500元,小语种的更贵。

山东旅游公司的吴进军先生是日语专业出身,是地道的日本通。他说当年公司里的导游人员90%以上都是外语专业,个个身怀绝技。而且当时的接待要求很高,路上的空闲时间,都要给客人讲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无所不包,会让国外客人全方位了解中国。这也逼着导游业余时间必须加强学习,对国情、省情各方面都要有所涉猎,而且每次带团都要做笔记,回来以后会跟其他同事分享心得,共同进步。当时很多入境的商务、政务团,也会请导游客串即席翻译,这对导游外语水平要求很高,有时导游还要客串领队,现在这样一专多能的人太少了。

王玉才说,他现在还保存着当年自己制作的好多专题资料,分门别类,无所不包。都是业余时下的笨功夫。

山东国信国际旅行社的张晓国先生,也是我国较早的日语旅游专业本科毕业生,曾获得全国优秀导游员称号,当年曾经组织过“改革开放看山东”系列线路。他认为,导游应是杂家,但更应该是某些领域的专家。比如给客人介绍蔬菜大棚,就要对蔬菜种植摸个底透;给人家讲银杏种植,就要对银杏树的特点信手拈来,这样才行。而旅游业跟其他行业是天然耦合的,对导游的知识储备、素质要求其实特别高。

此外,几位老总还谈到,旅游说到底是跟人打交道的行业。作为导游员,根本上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发言人,更是文化的弘扬者、传播者,尤其是在国际交往中,导游实际肩负着“民间大使”的重任。跟游客打交道,也需要投入真情实感,善于跟人家交朋友。

“导游其实是一个高尚美好的职业,以前一个团带下来,我们导游无论跟客人还是合作伙伴,都会成为很好的朋友。但现在接完团大家都各奔东西,人与人之间那些美好的情感,反而也淡了。”张晓国说,“旅游丢掉了文化,出门一趟如果只是买买买,那不能叫旅游,只能叫出了趟远门。这其中,导游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

听了几位老友的话,我也很受触动,当年学旅游专业没去考个导游证,也有些遗憾。这些年旅游业快速发展,导游队伍也是鱼龙混杂,尤其是经常见诸报端的导游欺客、宰客、逛黑店事件,不但拉低了导游职业的段位,更是让旅游行业斯文扫地。

古人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如果取法于下,那就要得乎下下了吧。其实,做一名好导游,就跟做好其他本职工作一样,并不难。问题在于,我们往往走着走着就下坡了,忘了或者假装不知道这个行业真正的高标在哪里,这也许才是最麻烦的。

新闻推荐

山东省到2022年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将达10万个

记者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获悉,到2022年山东电力自建充电桩将达1.5万台,广泛覆盖城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到2022年全省...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