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守护一方百姓

济南日报 2018-12-21 10:19 大字

■本报记者徐斐

1965年的农村不仅生活条件艰苦,医疗卫生条件也特别差。当时流行着一句口头禅:小病拖,大病抗,抗不过去见阎王。在老家唐口街道廉屯村,幼年的孟凡珍亲身体验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亲眼目睹了受病痛折磨的乡亲们绝望的眼神。耳濡目染中,孟凡珍渐渐地萌生了一个愿望:立志做一名医生,为乡亲们解除病痛。

高中毕业后,孟凡珍跟着叔叔学医。1983年9月,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在唐口镇进行疟疾试点防治工作,三年的疟疾试点防治工作,他学到了很多临床知识,也产生了强烈的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思想。后来卫校医士班毕业时,他选择回到熟悉的乡村,做一名乡村医生。创办卫生室,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可面对几间低矮、破旧的危房,仅有的“老三件”诊疗设备,让他打过退堂鼓。但一想到被病痛折磨的乡亲们,他就下定决心:硬件不足软件补,要用精湛的医术为父老乡亲服好务、治好病。通过进修学习和卫生主管部门考核,他取得了“山东省乡村医生证书”,正式担当起“乡村医生”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重任。

为了改变卫生室的医疗条件,孟凡珍把家里唯一一件值钱的自行车卖掉,并依靠优质服务征得了群众的支持,大家一百块、两百块钱的凑,仅仅一个多月就凑集了近万元。他用这些钱翻新了卫生室,购置了药柜、医疗器械和一批药品,为距乡镇卫生院较远的群众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乡亲们“小病不出村”的目标开始初步实现。30多年来,孟凡珍利用自己的创新疗法,治愈了二十万余例腰腿疼患者,不仅邻近乡镇的患者蜂拥而至,就连附近县市区及周边省市的患者也慕名而来。孟凡珍深深知道,要想做一名好医生,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这份信任靠的不是广告包装,而是高水平的医疗技术、高质量的服务,更为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医德。在乡村行医过程中,他对经济困难的村民一律减免医药费;一时带钱不足的患者可先取药治病,下次来诊时再还欠款。对于特困群众免费治疗,每年减免费用都有一两万元。30多年来,他骑坏了10多辆自行车,方圆十几个村庄,几乎每个家庭都留下过他行医的足迹,用医术和爱心守护了一方百姓。

一直以来,奉献成为他的日常习惯。他组织人员定期为邻近学校里的小学师生义务健康查体,多次带着礼品、药品回访一些家庭贫困的患者,义务为一些老模范、老革命查体并做健康指导。为让更多的贫困患者及时得到治疗,他与市慈善总会签订了爱心救助基金捐赠协议,认捐100万元,设立了“孟凡珍慈善医疗救助基金”,主要用于免费救治低保家庭成员、五保老人、三无人员等家境贫困的患者。多年来,孟凡珍先后被授予“感动济宁十佳人物”“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全国模范乡村医生”“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慈善奖”等荣誉称号,并入选中国好人榜。

新闻推荐

两项目通过省级标准化试点验收

□记者张蓓通讯员崔成旺报道本报潍坊讯近日,高新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山东省内燃机高端装备制造...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