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牵线搭桥”让13个项目与30余家投资机构“联姻”智汇市中 科创未来
市中区与企业代表举行座谈会。(刘阳 摄)企业推介项目。
编者按 石油作业修井机器人、肿瘤患者康复需求AI识别及随访系统、国内唯一速递行业折扣下单平台……12月19日上午,市中区科技创新项目路演对接暨创投促进创新创业座谈活动在山东新金融产业园举行,13个优质项目与入驻园区的30余家投资机构代表以项目路演、现场互动、专家点评、交流对接的形式进行“联姻”,积极促进创投机构与科技创新项目结合。
政府搭台,为好项目找投资,为投资找好项目,这是市中区扮好“店小二”服务辖区企业、人才的又一务实举措。自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以来,市中区聚焦“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聚力“双招双引”,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把“一次办成”改革推向纵深,构建“企有所忧、政有所解,企有所盼、政有所应,企有所需、政有所为”的命运共同体。
项目供需精准对接
政府牵线为企业、资金、人才寻找“良巢”
“我们可以满足数量不断增长的癌症患者在后期康复中的多种知识、技能需求,提升患者康复质量,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系统建成后,可以为全省超过80万癌症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综合随访服务平台。”路演现场,济南中和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吆喝”着自己的创新项目。在19日的活动现场,来自“96工程”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瞪羚企业项目以及拥有独特技术、专利和优秀创业管理团队的13个优质项目,与入驻山东新金融产业园的30余家投资机构代表齐聚一堂、交流互动,积极促进创投机构与科技创新项目的结合,让金融与实体经济形成良性互动的同时,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优质项目落户市中区。
路演现场氛围热烈,随后进行的座谈会气氛同样如沐春风。市中区各职能部门与企业代表、投资机构代表、评审专家开展座谈,开门纳谏,问需问计。本着立说立行的态度,市中区对现场提出的意见建议全面梳理汇总、细化分解,现场要求
有关部门“领任务”。这种开放性、
主动性的服务姿态,迎来与
会人员的阵阵掌声。
打出惠企服务组合拳
优化营商环境形成引才引资“强磁场”
市场主体是经济活动的细胞,营商环境好起来,市场主体“活”起来,经济发展才会生机勃勃。此次路演对接活动,是市中区继举行惠企政策“云+ 111”宣传、举办“企业上云”推进大会、开展民营企业家座谈会等一系列活动后,又一次惠企、惠才的有力实践。
服务企业是否行之有效、营商环境是否真的改变不是喊出来的,而是企业家们切身体会到的。“市中区企业服务局主动靠上服务,大大缩短了企业迁入手续办理时间,使我们选择在市中发展信心倍增。”“迁入市中区一年来,感受到来自区委、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关心、关怀和支持,备感温暖,如沐春风。”参加座谈会的企业家们纷纷表示。自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召开以来,市中区服务企业的脚步从未停止。随着“请让我来服务你,就像服务我自己”理念的不断加深,市中区深化企业服务“八个一”措施,出台加强市场主体建设的100条措施,全面提升个体商户市场活力、中小微企业发展动力、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营造出有利于市场主体发展的良好环境。
企业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引导,同样离不开企业家及人才队伍的不断壮大。市中区在做好服务企业的同时,牢牢抓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通过加强人才培育、加大资金投入、出台“解渴”政策、搭建人才平台等,多措并举惠才、聚才、引才、留才。同时,市中区出台“1+11”人才新政,“1”即《“品质市中·人才强区”计划实施方案(试行)》,“11”即11个配套细则,计划到2020年引进创新创业高端人才(团队)30个,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及重点产业紧缺人才2000名,全力构筑人才生态良好、管理科学高效、集聚效应明显的区域人才洼地。
线上线下“一次办成”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新活力
近日,市中区成立全市首个区县级行政审批服务局,标志着市中区行政审批事项进入“一章审批、一窗受理、一站服务”新时代。用心做好服务,用情优化环境,用智破解难题,这是市中区通过减事项、提效率、优服务,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把“一次办成”改革推向纵深的缩影。
市中区确定区级政务服务“一次办好”事项725项,制定“零跑腿”事项14项、“只跑一次”事项281项、“你不用跑我来跑”事项226项;开展“3137”流程优化,将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确定为3个环节,简单事项现场1小时内办结,无需现场察看的综合事项3天内办结,需现场察看的复杂事项7天内办结;区级行政许可业务全程网办率、网上申办率和网上咨询按时回复率均达到100%。市中区整合涉企证照事项,实现“四十五证合一”,符合条件的新开办企业即时领取营业执照,并且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席位注册、集中注册”。今年1—9月份,全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5937户、同比增长23.41%。
聚焦“一次办成”,服务一步到家,带给企业满满的获得感。此外,市中区91家单位、172名处级干部联系服务201家重点企业,31名区级领导联系服务118家重点企业,包挂干部列出清单、跟踪落实、动态销号,直至问题解决,让企业家、各类人才在市中区工作生活感到舒心、舒适,有家的温暖、家的感觉。
(本报记者 刘阳 通讯员李猛)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建12月20日晚,山东男篮将客场挑战北京队。对手是高居积分榜第四位的强队,自己至多只能上一名外援,...
山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山东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