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住在同福巷的书法家王砥如创办了“山东烤馍”店

成都晚报 2018-12-20 07:19 大字

○张启政

同福巷在城区中部,南起西玉龙街,北无出口,1980年代是一条只有79米长,5.7米宽的小巷,两侧房舍高低参差,清光绪初这里叫侯家祠,改名同福巷据说是以前巷内住有几户人家,都有点钱和势,为了祈求同福,取名同福巷。著名书法家王砥如(1905—1993),就住在这条小巷的一个院子里。

王砥如原藉山东临沂,他六岁即握管习书,专攻欧体,兼及汉隶,行草书得二王法。他常言:“《化度寺》最温润而有韵致。”而他早年临习的却是《九成宫醴泉铭》。通常习欧书的人都特别注重结构工稳,而失其韵味,临习多年、徒有其形而失其神。欧书锋棱铦锐,前人谓其为“武库之矛戟”,而他所书则弃方趋圆,温润有加,这是他深通笔法之变。再则欧书间架结构极为严谨,不容稍有损益,资质差者临习多年,尚觉状若“算子”,盖因得其形而失其神之故。而先生于欧体深其奥窍,洞达章法。推崇宋本《化度寺碑》为最近墨迹者,可谓独具慧眼。

1970年代末,王砥如先生在同福巷家里开课教人学习书法,那时经常都有学生前来学习,我是唯一去看王老写字而自己又不动笔的人。我从小是看父亲写字的,缘于此,总喜欢看老年人写字,感觉是极好的享受。王老好客,不以为然,而乐于交往我这个年轻人,渐渐与王老熟悉起来,并也知道了他过去的一些事。抗战前,他创办了临沂电厂、面粉厂;曾与李可染、李苦禅二先生共同创办“济南书画社”(实则是王老出资帮助二李)。抗战胜利后,追随何思远先生赴北平市政府任职。他最好京剧,曾自办行头登台票戏,工铜锤花脸。1940年代后期,避内战经北平飞成都,半生所蓄法书名帖字画书籍,弃而不顾(其实战乱时也无法顾及),几乎是空手而入蓉城。他于此仅淡言几句而置之,其大度若此。为生计,在成都创办“山东烤馍”店,竟为成都名食。后加入成都市饮食公司,遂在该店工作至退休。

看王老写字是一种享受,他始调笔即心气平和,入纸徐徐挥运,收放自如,从笔底流露出来的是胸有成竹下笔自妙的自信,轻重缓急尽在握中。所书则神形兼备、百读不厌。1992年北京知识出版社曾出版《王砥如临九成宫醴泉铭》,由中书协主席启功先生题笺、中书协副主席何应辉先生作序,成都古籍书店影印复制部曾影印《王砥如楷书离骚》,二书皆全国公开发行,读者反映甚佳。

新闻推荐

张鼎:做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本报记者田宇和其他人不同,对张鼎来说利润空间不是最重要的,他认为一个三十年的企业,市场的稳...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