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 山东新闻> 正文

掌握饮茶安全法则 茶与健康4

大众日报 2018-12-17 10:01 大字

□静清和

日本的荣西禅师,在他的著作《吃茶养生记》里写道:“《本草拾遗》云:贵乎茶哉,上通诸天境界,下资人伦。诸药各治一病,唯茶能治万病而已。”

日本的荣西禅师,曾于宋代两度来到中国,把中国佛教的临济一宗和饮茶文化带到日本,被尊为日本的茶祖。从荣西禅师的著作里,尚能看到《本草拾遗》某些遗存的影子,是我们的荣幸。今人不见古时月,或许荣西禅师在宋代读过此书的原始版本,否则,以荣西禅师所居的历史地位和作为出家人的严谨而不妄语,他是不会随意引用此论的。

作为中药大多都具有偏性,或寒或热。中医治病的依据,就是利用药物的寒热偏性,去调整身体的偏热偏寒,通过纠偏使之达到阴阳平衡,“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药为各病之药。也就是说,药都是针对某一种疾病的。

那茶为万病之药,又当如何理解呢?这并不意味着茶,可以治疗具体的一万种病。它的内涵是指,通过合理饮茶,能够预防人体可能发生的形形色色的多种疾病。

防微杜渐,饮茶突出和强调的是其独特的预防保健作用。其重大意义,类似于《黄帝内经》的伟大之处,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它只记载了13个很简单的药方,其治病理念,并不主张药在病先。上古之人的智慧与胸襟博大,就体现在这里。他们意识到人类的诸多疾病,是完全可以靠自身的机能去调节痊愈的,故不主张服用太多的药物,正如“上医治未病”。他们通过《黄帝内经》一书,系统阐述了朴素的自然与生命哲学,传递给众生的,是一种养生、贵生的更高层次的生活理念,防患于未然。

掌握了正确的健康喝茶的精髓,通过预防和保健作用,可以悄无声息地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讲:“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古人这种高尚悲悯的预防理念和养生智慧,与当前以卖药为主的西医治疗方式,是截然不同的,“下医治大病”。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尽管在诸多古籍中,列举了很多关于茶的药效,但是,我们同时也能看到,茶几乎没有作为一个单方,去明确有效地治疗某一种疾病的,所以,茶并不完全属于药的范畴。

尽管历史上茶的发展,曾由食到药,药食并用过,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茶最终还会由药到食,重新恢复茶的悦志、不寐、以预防保健为主的本来面目。茶并不能代替药物治疗,这是作为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常识。患病期间,一定要及时地去调理、治疗,不能贻误病机,使小疾转成危笃。等疾病痊愈了,再去充分地调整自己的身心、味蕾,愉悦自在地享受品茗之美。饭软茶甘万事忘,一种馨香满面熏,这才是科学的养生祛病理念。

茶性寒凉是本质

茶从甫一问世,就是以“苦”、“寒”的面目出现的。在传统文献和中医典籍里,从古至今,茶的功效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解渴、醒睡、消食、利尿、解热痰、利大肠、悦志等。这些功效,无一不是以茶的“热则寒之”,作为基本用药规律的。

寒、热、温、凉,是中药的四种特性。药物的寒、凉、温、热,是从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中概括出来的,四者之间所表达的,只是反应程度的不同而已。

现代研究认为,热性中药的总蛋白含量、总糖含量,是高于寒性中药的。山东中医药大学对寒热药的研究证实:热性中药总氨基酸含量的均值,是寒性中药的1.32倍。

新闻推荐

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动山东人物和最具影响力的事件发布

□记者赵琳报道本报济南12月16日讯今天晚上,“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山东省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感动...

山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山东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